首页 . 医学 . 中医药 . 中医基础理论 . 藏象学说 . 奇恒之腑

/marrow/
条目作者朱爱松

朱爱松

最后更新 2023-11-20
浏览 359
最后更新 2023-11-20
浏览 359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人体骨髓、脊髓和脑髓的总称。属于奇恒之腑。

英文名称
marrow
所属学科
中医药

《黄帝内经》中将髓归为奇恒之腑,将其纳入藏象体系之中,并且第一次出现脑髓的概念。《素问·脉要精微论》曰“髓者,骨之充也”“骨者,髓之府”,说明髓居骨中,滋养骨骼,可使骨成长和坚固有力。《难经本义·四十五难》曰“髓自脑下注于大杼,大杼渗入脊心,下贯尾骶,渗注骨节”,说明髓与脑相关。

髓由肾的精气与饮食精微所化生。脑髓、脊髓、骨髓是根据髓所分布部位而命名。脑髓,藏于颅腔之中;脊髓,藏于脊椎管之内,与脑髓相通;骨髓,藏于骨骼之中。

髓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充养脑髓、滋养骨骼、化生血液。①充养脑髓:脑为髓之海,髓由肾精所化生,肾中精气,注入脊髓,上行入脑,不断补养脑髓,以维持脑的正常生理功能。肾精充足,则脑髓充盛,才能实现脑主宰生命的生理功能,表现为脑力充沛、思维敏捷、耳聪目慧、身强体健。②滋养骨骼:骨为髓之府,髓为骨之充。髓的盈盛亏虚,直接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肾生骨髓,肾荣精充则髓满,髓满则骨骼营养充分而强健有力。③化生血液:骨髓是化生血液的重要物质基础。精充髓满,则血液化源充足。

髓的生理功能说明了髓与脑、骨、血液的关系,也强调了髓与先后天之本密切相关。若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导致肾精不足,不能生髓充脑,则髓海空虚,常出现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耳鸣如蝉、记忆力减退、腰膝酸软无力,或小儿发育迟缓、囟门迟闭、智力不足等症。精亏髓少、骨失充养,则会出现骨弱无力或骨骼发育不良,或骨痿、骨脆、骨折等骨骼病变。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第一次记载了髓病的方药及灸法治疗。晚清唐宗海《中西汇通》提出五脏皆可治髓的论点,扩充了髓病治法。

  • 郑洪新.中医基础理论.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 王筠,鞠大宏,陈彦静.从中医“髓”“肾”“络”理论探析脑病的发生机制.中医杂志,2012,53(3):205-206+237.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