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
首页 . 工学 . 纺织科学与工程 . 丝绸 . 丝织物 .

漳绒

/Zhangzhou velvet/
最后更新 2023-07-25
浏览 249
最后更新 2023-07-25
浏览 249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表面具有绒圈或绒毛的单层经起绒类丝织物。因起源于福建省漳州地区而得名。又称天鹅绒。

英文名称
Zhangzhou velvet
又称
天鹅绒
所属学科
纺织科学与工程

漳绒(见图)是中国传统丝织物之一,是在中国元代著名的“怯棉里”剪绒织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到明代以手工制织,大量生产,并派生出漳缎等变体。漳缎是用平纹或缎纹为地,以经起绒构成的提花丝织物,常为彩色提花。现漳绒采用电力织机,机械起绒杆。

清代福寿纹漳绒清代福寿纹漳绒

漳绒有花、素两类。素漳绒的表面全部是绒圈;花漳绒是将部分绒圈按绘制的花纹割断成绒毛,使绒毛与绒圈相间构成花纹。漳绒的绒圈或绒毛浓密耸立,光泽柔和、质地坚牢耐磨,常用作高档服装面料、帽子和沙发、靠垫面料等。

漳绒采用桑蚕丝为主要原料,也可在以桑蚕丝作经、棉纱纱作纬交织的地组织上,以桑蚕丝为绒经起出绒圈。以18652天鹅绒为例,由两组经与两组纬交织而成,其经、纬丝均为桑蚕丝,并先后经脱胶或半脱胶、染色、加捻处理。甲经采用[22.2/24.4分特、8捻/厘米(S捻向)×2]、6捻/厘米(Z捻向)生桑蚕丝(色),乙经采用[22.2/24.4分特、8捻/厘米(S捻向)×2]、6捻/厘米(Z捻向)×3桑蚕丝(熟、色)。甲纬为9/31.1/33.3分特生桑蚕丝(色),乙纬为4/31.1/33.3分特生桑蚕丝(色)。以四枚斜纹变化组织交织。成品幅宽72厘米,经密438根/10厘米(地经)、217根/10厘米(绒经),纬密360根/10厘米,单位面积质量200克/米2(合46.5姆米)。筘号10.94齿/厘米,每筘6穿入(甲经4根、乙经2根)。筘外幅72厘米,筘内幅70厘米。内经线中,甲经3064根,乙经1520根,边经用甲经64×2根。织造采用双经轴、1×1梭箱、8片综框,以手工制织。

织造时,用一组圆形钢丝或带沟槽的扁平金属杆作起绒杆。地经和绒经的排列比为2:1。地纬与起绒杆的织入比为4:1或3:1,即在每织入4梭或3梭地纬后,投入1根起绒杆。每嵌织1根起绒杆时,全部绒经或奇、偶数绒经提起形成绒圈。素彰绒可在织机上织入一定数量的起绒杆后,将前面织入的起绒杆逐渐抽出,织物表面形成平排、耸立的环圈状绒圈。花漳绒则是将织好的整匹织物置于台板上,用白粉先在织物表面印上或绘出花纹图案,然后用钢刀将有花纹处的绒圈割断(称作雕花),形成细密浓簇的毛绒花纹,再抽出起绒杆,未割绒部分的绒圈仍然保持环圈状,构成均匀细密的绒圈地纹。绒毛绒圈相互衬托,构成花地分明的花漳绒。花漳绒的花纹图案大多采用清地团龙、团凤、清地五福捧寿一类的题材,以块面或组线条为宜,以黑色、紫酱色、杏黄色、蓝色、棕色为主色。

建绒是漳绒的同类品种,以黑色桑蚕丝为原料,每织入3根纬后,投入1根起绒杆。在脚踏开口双经轴的织机上织造,每织2根起绒杆依次将先织入的1根上的毛圈全幅割断成绒,故全机只有一对起绒杆轮换使用。

  • 上海市纺织工业局.纺织品大全.丝织物分册.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90.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