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
首页 . 理学 . 化学 . 化学生物学 . 核酸化学生物学 . 核酸化学 . 核酸固相合成 . 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酸

/ribonucleic acid; RNA/
条目作者舒潇曹婕刘建钊
条目作者舒潇

舒潇

曹婕

曹婕

刘建钊

刘建钊

最后更新 2023-04-21
浏览 198
最后更新 2023-04-21
浏览 198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由核糖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聚合而形成的一类生物大分子。通常以一条核苷酸链的形式存在。

英文名称
ribonucleic acid; RNA
所属学科
化学

通过核糖核苷酸的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尿嘧啶,RNA在编码、解码、调节和表达基因的生物学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RNA是一条核苷酸链,由含有四种不同碱基的核糖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聚合构成(图1)。

图1 RNA分子结构图1 RNA分子结构

根据是否参与遗传信息的转录,RNA分为信使RNA(mRNA与非编码RNA(ncRNA,非编码RNA包括了参与mRNA翻译的核糖体RNA(rRNA、转运RNA(tRNA,不参与mRNA表达的长非编码RNA(lncRNA,以及一些小RNA,如小核RNA(snRNA、核仁小RNA(snoRNA、干扰小RNA(siRNA、Piwi蛋白相互作用RNA(piRNA和微RNA(microRNA等。细胞RNA通常为线型单链分子,但某些病毒中,RNA具有单链、双链、线型、环状等多种形式。生物体内的RNA由RNA聚合酶合成,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分为三类,即RNA聚合酶Ⅰ、Ⅱ、Ⅲ。RNA聚合酶Ⅰ存在于核仁中,转录除5S rRNA以外的rRNA;RNA聚合酶Ⅱ存在于核质中,转录mRNA的前体以及大多数snRNA和microRNA;RNA聚合酶Ⅲ也存在于核质中,转录tRNA、5S rRNA以及一些小RNA。通常,非真核细胞在转录后mRNA不需要进一步加工,转录与翻译同时进行,而真核细胞转录得到的mRNA前体需要后加工处理,包括5′加帽、3′加多聚腺苷酸尾巴(polyA+)等过程,从细胞核转运至细胞质,再进行翻译,在此过程中,mRNA上的一些非编码序列被剪切,称为内含子,仍然保留的部分称为外显子,继续表达蛋白质。因此,真核生物的mRNA一般由5′端帽子、5′端非翻译区、翻译区/编码区、3′端非翻译区和3′端多聚腺苷酸尾巴(polyA+构成。

RNA具有三级结构,一级结构是由四种核糖核苷酸通过2-羟基戊糖上3′、5′羟基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的单链聚合物,即核糖核苷酸链。在此基础上,RNA单链含有自我互补的序列,使得某些链段间能够自我配对形成双螺旋结构,即单链折叠的二级结构。进一步的,以二级结构为支架,大分子的扭曲构成了RNA的三级结构。由于2-羟基的存在,RNA的螺旋以A构象为主。其中,tRNA的二级结构呈三叶草形,一端识别密码子,另一端转运氨基酸。rRNA以二级结构、三级结构为骨架,结合蛋白质合成的相关蛋白,形成了核糖体。mRNA以5′端为头,3′端为尾,形成一条核糖核苷酸链的方向,与DNA的有义序列对应。虽然mRNA也具有高级结构,但在参与转录后修饰、翻译的过程中为核苷酸单链,便于序列信息的读取(图2)。在不断的研究中发现,RNA的碱基以及糖环在转录和后转录过程中有化学基团修饰,已经有超过100种的RNA修饰被鉴定与分析。例如,N6-甲基腺嘌呤(m6A广泛分布于mRNA终止密码子附近与3′端非翻译区以及长外显子区域,有特定的m6A甲基转移酶(writer、去甲基酶(eraser和特异性结合蛋白(reader,被发现影响mRNA前体剪切、mRNA的转运、降解及翻译等基本代谢过程,是所有mRNA修饰中研究最广泛、功能最重要的修饰;1-甲基腺嘌呤(m1A,该修饰主要分布在5′非翻译区,会促进与mRNA帽子相关的翻译26;假尿苷(Ψ,其分布于5′非编码区、编码区和3′非编码区,但在5′非编码区中所占比例偏低,对mRNA稳定性的调节具有一定积极作用;5-甲基胞嘧啶(m5C,尽管其在mRNA中丰度较低,但与衰老相关基因的翻译控制有关;5-羟甲基胞嘧啶(hm5C,提高翻译效率;以及分布在5′帽子区,可提高mRNA稳定性的7-甲基鸟苷(m7G、6-甲基-2-甲氧基腺嘌呤(m6Am等,都具有调控mRNA的重要作用。

图2 mRNA上常见的转录后修饰及其在mRNA上的分布图2 mRNA上常见的转录后修饰及其在mRNA上的分布

RNA的磷酸二酯键与糖苷键具有易水解的特性,而磷酸与碱基具有酸碱的特性。嘌呤碱的N9、嘧啶碱的N1与戊糖的C1形成了糖苷键,RNA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为对应的碱基与无碱基戊糖磷酸链。由于酯的特性,磷酸二酯键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但由于RNA的戊糖含有2-羟基,会进攻相邻的磷酸二酯键形成易水解的磷酸三酯,随即水解为2′,3′-环磷酸酯,然后继续水解为2′-核苷酸与3′-核苷酸,导致RNA相较于DNA更容易降解。对于RNA的酸碱性而言,其等电点由第一磷酸基与含氮环的解离平衡决定,当溶液pH低于等电点,核苷酸带正电;当pH高于等电点,核苷酸带负电,RNA的等电点低于DNA。

生物体内,RNA的分解首先是磷酸二酯键的水解,然后脱去磷酸基团后的核苷进一步分解为碱基和戊糖,其中,嘌呤碱脱除氨基再经过氧化生成尿酸,参与代谢,而胞嘧啶脱氨生成尿嘧啶,尿嘧啶经由还原后再水解代谢。RNA的合成原料为腺苷三磷酸(ATP、鸟苷三磷酸(GTP、尿苷三磷酸(UTP和胞苷三磷酸(CTP,其对应的核苷酸既可以从前体小分子从头合成,也可以由预先形成的碱基和核苷合成。DNA双链局部解开后,四种核苷三磷酸在RNA聚合酶催化下,以DNA的反义链为模板转录成RNA,而后DNA以全保留的方式恢复双螺旋结构。

由于RNA较DNA而言更不稳定,并且RNase广泛存在,RNA提取的要求更为苛刻,通常要在裂解细胞的同时加入RNase的抑制剂。RNA的提取与DNA的提取类似,也以苯酚/氯仿抽提法为主,但调节pH至酸性可沉淀出DNA,利用苯酚/氯仿萃取蛋白质与DNA后,RNA溶于上层水相,蛋白质溶于底层有机相,DNA在两相界面间以白色沉淀存在,之后加入异丙醇沉淀出RNA。此外,还有氯化锂沉淀法、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等RNA提取法。以上方法提取的RNA为细胞内总RNA(total RNA,为了进一步提取不同种类的RNA,常使用寡聚胸腺嘧啶核苷酸(oligo dT与mRNA的polyA+结构结合提取mRNA,以及RNA聚合酶Ⅱ免疫共沉淀、4-硫代尿苷(4SU标记RNA的方法提取新转录的RNA(nascent RNA。RNA的鉴定也会采用分光光度法与凝胶电泳分析法。分光光度法是通过在260纳米和280纳米处测定RNA溶液的吸光度来定性与定量RNA,RNA的A260/A280应为2.0左右,低于此值表明蛋白质、DNA残余或含有酚。凝胶电泳分析法是利用RNA的分子大小、所带电荷、分子构象等因素,在琼脂糖/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具有不同的迁移率来达到分离效果,之后通过荧光染料如溴乙锭与RNA结合进行条带分析。

  • RUSSELL J, ZOMERDIJK J C B M.The RNA Polymerase I Transcription Machinery.London:Portland Press,2006.
  • 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生物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 BOCCALETTO P, MACHNICKA M A, PURTA E, et al.MODOMICS: a Database of RNA Modification Pathways.2017 update.Nucleic Acids Research,2018,46 (D1):D303-D307.
  • HSU P J, ZHU Y F, MA H H, et al.Ythdc2 is anN6-methyladenosine Binding Protein that Regulates Mammalian spermatogenesis.Cell Research,2017,27 (9):1115-1127.
  • SHERBET G V, LAKSHMI M S, CAJONE F.Iso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econdary Structure of Some Nucleic Acids.Biophysics of Structure and Mechanism,1983,10 (3):121-128.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