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语言文字 . 音系学(含音韵学) . 汉语音韵学 . 汉语语音 . 古音

谐声

/xiesheng, pronunciation according to the phonetic radical of Chinese character/
条目作者施向东

施向东

最后更新 2024-12-03
浏览 613
最后更新 2024-12-03
浏览 613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文字学和音韵学术语。又称“形声”。

英文名称
xiesheng, pronunciation according to the phonetic radical of Chinese character
又称
形声
所属学科
语言文字

作为文字学术语时,谐声为六书之一,指由形旁和声旁构成合体字的方法。《周礼·地官》:“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以六艺……五曰六书。”郑玄注:“郑司农云……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许慎《说文解字·序》则称作“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后世多称“形声”。

作为音韵学术语时,谐声指一个形声字的读音与其声旁的读音相同或相近,具有同一声旁的谐声字互相间也具有音同或音近的关系。段玉裁《六书音均表一·古谐声说》中有:“一声可谐万字,万字而必同部。同声必同部。”汉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非形声字也常常充当形声字的声旁,因此谐声是汉字表音性的体现。一些同谐声的字往往还有同源的关系,研究谐声对了解汉语上古语音系统和音义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即使到现代,一部分形声字跟它的声旁的读音由于语音演变而产生距离,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汉字存在谐声关系,谐声仍然是汉字形音义关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 潘悟云.谐声现象的重新解释.温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4):57-66.
  • 赵诚.上古谐声和音系.古汉语研究,1996,(1):1-7.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