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学 . 纺织科学与工程 . 丝绸 . 制丝 . [蚕茧初加工] . 蚕茧

蚕茧性状

/nature of cocoon/
条目作者傅雅琴

傅雅琴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226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226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蚕茧的形状、大小、颜色、光泽,以及茧层的缩皱、厚薄、松紧、通气性和通水性等性状总称。

英文名称
nature of cocoon
所属学科
纺织科学与工程

蚕茧形状有圆形、椭圆形、束腰形、尖头形、纺锤形等,与饲养的蚕种有很大关系。中国种多圆形、椭圆形和尖头形,南方多化性品种一般为纺锤形;日本种多深束腰形;欧洲种多浅束腰形。中国饲养的品种茧形多呈椭圆而带浅束腰形。束腰形茧由于束腰部分的茧层较厚,丝缕胶着程度严重,难以均匀煮熟,缫丝时茧丝容易切断,落绪增多。尖头形茧由于尖头处的茧丝排列不规则,缫丝时茧跳动大,茧丝也易切断。

以一粒茧的纵幅和横幅来表示。单位为毫米,可用茧幅尺测量。中国桑蚕茧现行品种的春茧,一般纵幅为28~37毫米,横幅为15~23毫米;夏秋茧一般纵幅为25~35毫米,横幅为15~20毫米。柞蚕茧春茧一般纵幅为42毫米左右,横幅为22毫米左右;秋茧纵幅为47毫米左右,横幅为24毫米左右。工厂只测量横幅,以表示茧幅。

蚕茧颜色与蚕茧品种有关。桑蚕茧的颜色有黄色、白色、淡绿色、淡红色等,柞蚕茧则多为黄褐色,一般外层色较深,内层色较浅。中国饲育的杂交种均为白色茧,白色茧又可分为纯白、白带乳黄、白带微绿色。此外,还与簇中环境有关。如温度相同时,蚕在多湿环境下吐丝,容易增多米色茧,茧色呈暗灰色,光泽变次,茧的解舒差。

光线投射到蚕茧上再反射到人们眼中所引起的感觉。茧层对光线的反射能力强,茧的光泽好,反之则差。白色茧的反射能力强,故光泽好;有色茧因光线反射能力弱,其光泽较差。在多湿环境下结的茧,茧丝不易干燥,其光泽差,解舒亦差。蚕茧颜色与光泽还与制成生丝的色泽有关,制丝时要求茧的颜色和光泽统一整齐。

茧层表面细微的凹凸皱纹称为缩皱。形成缩皱的原因是蚕吐丝时从外层逐渐向内层,而使不同茧层干燥先后不同,茧丝干燥时会产生收缩,当先干燥的外层已基本定形不再收缩时,后干燥的内层收缩牵引外层,使外层起皱。由于各层收缩是依次进行的,外层受到多次牵引,缩皱加深;越往内层,缩皱越浅,直至最内层茧层已趋于平坦。

缩皱的形态分为粗缩皱和细缩皱。同一品种在合理的温湿度范围内结茧,一般干燥较快,收缩均匀,缩皱较细,且排列均匀,凹沟浅;反之,在多湿环境下结茧,则缩皱大多数较粗,排列乱,凹沟深。病蚕结茧时无力,茧丝排列紊乱,茧层松浮,看不清缩皱,形成绵茧。

缩皱的粗细与均匀直接影响缫丝的难易程度。同一品种的茧,缩皱细而均匀,则茧层弹性好,丝缕离解容易,颣节少,对缫丝有利;茧层缩皱粗乱不匀,凹沟深,茧层坚硬,丝缕不易离解,容易产生颣节,缫丝较困难。绵茧因颣节极多,不可用于缫丝。柞蚕茧的缩皱比桑蚕茧密,水不易渗透,丝缕不易离解。

茧层薄厚通常是凭手的触感来鉴别,也可以用测微器来测定。茧层厚度一般为0.36~0.90毫米。茧层厚薄与蚕品种、饲育条件、上蔟环境有关,同一粒茧的不同部位也不一样。一般束腰部最厚,膨大部次之,两端最薄。无束腰形的茧,膨大部厚、两端薄。茧层厚,则丝量多,出丝率高,反之则低。茧层厚薄不匀,煮茧时易产生煮熟不匀,特别是薄头茧易煮成穿头茧,给缫丝带来困难,并且增大缫折。

茧层的软硬和弹性,可以用紧密度,即单位面积的茧层量与厚度之比或单位体积的茧层量(一般为0.30~0.45毫克/毫米3)表示。通常用触感鉴别,凡是感觉茧层紧硬富有弹性的称作“紧”,感觉松软弹性差的称作“松”。在多湿环境下结的茧,触感硬而无弹性,这种茧胶着重、解舒差、颣节多,缫丝困难。反之,在高温干燥环境下结的茧,触感软但缺乏弹性,这种茧煮茧困难,缫丝中绵条颣多,运转率减小,断头数增加。因此,茧层的胶着程度必须适当,过松或过紧均不适宜。缫丝要求茧层厚薄均匀、松紧适当、富有弹性。

①通气性,空气通过茧层的难易程度,或空气通过茧层时阻力的大小。通气性的好坏主要是由茧层结构决定,与茧层的空隙大小有关。茧层薄、茧型大、茧丝粗、缩皱粗疏的蚕茧,通气性较好,反之则差。同一粒茧中,由于蚕茧部位的不同,茧层厚薄有差异,通气性也不同:膨大部通气性好,束腰部则差,两端通气性最好。另外,茧层的通气性与其干燥程度有很大关系。茧层干燥程度增加,其通气性也随之增加;当茧层湿润而面上附有水膜时,空气进出的阻力增大,通气性减弱。

②通水性,水通过茧层的难易程度,或水通过茧层的阻力大小。由于茧层中有许多微细空隙和丝纤维的多孔性,茧层具有毛细现象,水能自然润湿茧层,进入茧腔。当茧层湿润时,微细空隙被水填充,茧层的通水阻力减小,通水性比干燥茧层的要好。茧层的通水性与茧层的紧密度、空隙大小等有密切关系。

蚕茧通气性与通水性密切相关,蚕茧通气性好,则通水性好。干湿程度不同的蚕茧,干茧层的通气性较好,湿茧层的通水性较好。茧层的通水性和通气性直接影响煮茧质量的好坏和缫丝的难易,通气通水性好的,蒸汽容易通过茧层进入茧腔,空气置换和热汤进出茧层都比较容易,因而有利于茧的渗透和均匀煮熟,利于缫丝。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