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学 . 纺织科学与工程 . 丝绸 . 制丝

制丝

/silk making/
条目作者陈钟孙燕谋傅雅琴
条目作者陈钟

陈钟

孙燕谋

孙燕谋

傅雅琴

傅雅琴

最后更新 2023-07-25
浏览 215
最后更新 2023-07-25
浏览 215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桑蚕茧柞蚕茧为原料加工成桑蚕丝(生丝)或柞蚕丝的工艺过程。

英文名称
silk making
所属学科
纺织科学与工程

中国是最早利用蚕茧抽丝的国家。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已经制作丝线、丝带和简单的丝织品,到商周时期已能利用蚕丝制成绫、罗、锦等优美的丝织品。早期的制丝方式是将鲜茧浸于热汤中,用手抽丝,卷于丝框上,到周代已开始应用简单的缫丝工具。汉代以后,一些简易的缫丝机如木制手摇缫丝机、脚踏缫丝机等已在民间广泛应用。

大约在公元300年,中国的养蚕和制丝技术开始传到日本,550年前逐渐传到欧洲。此后,意、法等国才开始养蚕和制丝。1828年法国开始煮、缫分业,并发明利用动力的共捻式直缫机代替了原来的简易缫丝机。从此,制丝业从农村副业中分化出来,有了专业性的制丝工厂。19世纪50年代中期,意大利在共捻式直缫机的基础上改进,制成单捻式直缫机。以后日本又改进为再缫座缫机。1872年,南洋华侨陈启源引进座缫机,在广东省南海县开设继昌隆制丝工厂,这是中国第一家制丝工厂。此后,上海、无锡、苏州、重庆、杭州等地也相继办起了制丝厂。日本在20世纪20年代初创造出多绪缫丝机,即立缫机。座缫机由每台5绪(由若干粒蚕茧并接成一条生丝为1绪)增加到20绪。中国江苏、浙江两省在30年代初相继建立立缫制丝工厂。

1885年,侨居法国的美国人E.W.塞雷尔首先研究自动缫丝机。1899年日本圆中丈助氏对利用共捻式丝条粗细平衡原理的自动缫丝进行了探索。之后,日本、苏联、中国等又从各方面研究自动缫丝机,并逐步用于生产。自动缫丝机提高了缫丝操作工人的看台能力,由原来立缫机每人看管20绪增加到50绪以上,多的可达200绪,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

中国发现和利用柞蚕茧已有3500多年的历史。周代以前柞蚕处于自然繁殖状态,人们采集柞蚕茧做丝絮,当时称为野蚕。周代以后才逐渐发展为人工饲养,到南北朝时定名为柞蚕,并从手工捻丝逐渐发展为木缫机缫丝。1949年以后,中国根据桑蚕茧缫丝的特点,逐步研究成功用水缫机对柞蚕茧缫丝。

随着缫丝机的不断改进,其他工序也有相应的改进和提高,如采用热风式蚕茧干燥技术,煮蚕改进为利用蒸汽渗透或减压渗透的蒸汽煮茧等。在缫丝和复摇工序中,采用红外干燥丝片技术。不烘茧的鲜茧缫丝技术,缫丝成筒等短流程缫丝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新鲜的蚕茧腔内的活蚕蛹和寄生蝇卵,经一定时间便化蛾出蛆,钻出茧壳,使茧层损伤而无法缫丝,必须及时利用热空气或电磁波等将蛹和蛆杀死,同时去除适量的水分,防止出蛆、出蛾和霉烂变质,便于贮藏。干燥的蚕茧称为干茧。

为防止干茧发霉变质,在贮藏过程中要加强温、湿度控制和采取防虫、防鼠的措施。桑蚕茧一般采用干茧缫丝。柞蚕茧鲜茧茧丝的离解比半干茧和干茧好,所以中国北方地区在冬天和春天都采用鲜茧缫丝,到4月以后,即蛹变蛾前,把杀蛹干茧装入茧笼露天保管,或烘干后入库贮藏。中国南方地区由于气温较高,鲜茧不宜缫丝,与桑蚕茧一样烘干后贮藏。

包括混茧、剥茧、选茧、煮茧缫丝复摇、整理、检验等工序。其中混茧、剥茧和选茧是缫丝前的准备工序,煮茧和缫丝是制丝工艺中的关键工序,生丝只有经过复摇和整理工序才能成件成批出厂。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庄口茧均匀混合,以减少生产中频繁换庄、试样,有利于缫制质量稳定的批量生丝,又称为拼庄。要求茧色、茧形基本接近,茧丝纤度不匀较小,茧丝长相差不大,其他如解舒率、丝胶溶失率、茧层率(见蚕丝)等也都要求接近。混茧方法有毛茧混茧和光茧混茧两种,毛茧混茧对茧层的损伤较小,但比较难混合;光茧混茧容易混合,但对茧层损伤较大,缫丝企业一般选用毛茧混茧。混茧又分为单庄混茧和多庄混茧;混茧设备有光茧混茧机和毛茧混茧机两种。

将蚕茧最外层茧衣剥除的工序。剥除茧衣后的茧称为光茧,未剥除的蚕茧称为毛茧。蚕茧由外到内依次有茧衣、茧层、蛹衣、蛹体组成,茧衣是蚕茧外围一层松乱的丝缕,纤维细而脆弱,丝胶含量多,不适合缫丝,只能用于绢纺,因此在缫丝之前需要剥去茧衣。剥茧有利于后续的选茧、煮茧和缫丝,可以提高生丝的质量。剥除的茧衣量必须适当,剥除太多会影响出丝量,剥除的太少会影响生丝的质量。常用剥光率来衡量剥茧机剥茧质量,即剥茧后光茧粒数占剥茧前毛茧粒数的百分比。一般,桑蚕茧春茧的茧衣量约占全茧量的2%,秋茧约占1.8%。

制丝工程中,对原料茧进行分类,选别的工序。由于蚕本身体质和结茧时的环境不同,以及受收茧、烘茧、运输等影响,往往有一部分难以缫制高级生丝的次茧和不能缫丝的下茧,以及茧内有两粒或两粒以上蚕蛹的双宫茧等。即使是同一品种的蚕茧,茧形大小、茧层厚薄、色泽等也有差异。因此,选茧的目的就是在整个庄口的蚕茧中,剔除不能缫制设计生产生丝等级要求的蚕茧。双宫茧、黄斑茧、穿头茧、柴印茧、烂茧、薄皮茧等属于次茧或下茧。

制丝的重要工序之一。利用水和热的作用,有时也添加化学助剂,把茧丝外围的丝胶适当膨润、软和,使茧丝间的胶着力小于茧丝的湿润强力,以便在缫丝时茧丝能连续不断地依次离解。桑蚕茧丝胶组成中难溶性物质少,在热水中易溶解、膨润、软和。而柞蚕茧丝胶常与大量草酸钙混在一起,煮茧时不易溶解、膨润和软和。因此桑蚕茧经煮茧后即可缫丝,而柞蚕茧还必须经过化学药品处理,称漂茧。

制丝工程中的主要工序。根据生丝规格要求,集合若干粒煮熟茧的茧丝,顺序离解、卷绕,并不断补充新的煮熟茧,缫成生丝。

将缫丝时卷绕在小䈅上的生丝重新卷绕成大䈅丝片状或筒装生丝的过程,有人沿用日文叫法,称为扬返过程,或简称扬返。

把大䈅丝片摇成绞再打成包的过程。要求绞装或筒装生丝成形良好,手触柔软,生丝疵点和断头少,便于运输和贮藏。同时,必须使生丝保持一定的规格,如回潮率、重量、丝片宽度或筒子直径,还必须保持生丝的弹性、强力、伸长度和抱合等品质。丝的检验是通过肉眼观察和仪器检测,得出生丝的各项品质指标的。

制丝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如绪丝、蛹衬、蚕蛹等,可分别加工成长吐、滞头、挽手和蛹油,也可制成丝素粉和提取各种氨基酸,下茧可作绢纺原料或制成丝绵,双宫茧可缫制双宫丝。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