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
首页 . 理学 . 天文学 . 基本天文学 . 天体测量学

岁差

/precession/
条目作者黄乘利

黄乘利

最后更新 2022-12-27
浏览 509
最后更新 2022-12-27
浏览 509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地球自转参数的一部分,是地球自转轴或对应的平天极在惯性空间绕北黄极的长周期旋转,相应的春分点沿黄道以约50角秒/年速率的西退运动称为岁差。

英文名称
precession
所属学科
天文学

地球绕太阳系质心公转,地球各部分还绕一个贯穿于地球的轴转动,称为地球自转,该轴即地球自转轴。为了描述该转动状态,我们常引入五个参数即地球自转参数或地球指向参数(Earth Orientation Parameter; EOP)来描述:①地球本体绕自转轴自西向东(或从北极往下看呈逆时针)的转动角速率,即日长(Length-Of-Day; LOD),每圈约24小时。LOD一直在发生毫秒量级的变化即日长变化。与此有关的是世界时(UT),故UT是非均匀变化的。②从站在地表上(代表固体地球本体)的观察者看,地极在地表上一直在运动,在两极附近描绘出形状复杂的轨迹,即地极相对于固体地球框架的运动,即极移(见地极移动),常用(x,y)两个坐标来表述。③自转轴或地极相对于空间惯性参考框架的运动,即岁差和章动,常用(X,Y)或(黄经y,黄赤交角ε)两个坐标来表述。

岁差和章动是非球形的地球在日月行星的引潮力作用下的一种受迫运动。从惯性空间来看,地球自转轴(或形状轴、主惯量轴)或对应的平天极在空间绕着北黄极按顺时针方向以大约2.58万年的周期旋转,相应的春分点沿黄道以约50角秒/年速率的西退运动称为岁差,又称春分点进动。常用赤道岁差和黄道岁差来分别描述天赤道和黄道相对于惯性参考系的长期运动。在此长周期运动基础上,真天极相对于平天极还叠加有周期从2天到18.6年之间的摆动,称为章动

历史上,曾采用了4个岁差模型:纽康(1896)模型,Lieske岁差模型(IAU1976天文常数系统),IAU2000岁差-章动模型(只对岁差常数给出一个改正值),IAU2006岁差模型即P03岁差模型。

在IAU2006岁差模型即P03模型之前,采用天球历书极(CEP)和春分点作为参考轴和经度零点。在P03之后,引入了运动学上的无旋转原点的概念,改用天球中间极(CIP)和天球中间零点(CIO)作为参考轴和经度零点。黄经总岁差表示成时间的5阶多项式,其中的一阶线性项系数即岁差常数,对应于历元J2000.0的值为5028.796195角秒/世纪。

变化机制:①从地球所处空间环境来看,它受到日、月、各大行星对它的引力或潮汐作用。②从地球圈层结构来看,自外向内有大气层、冰盖与地表水系、海洋、起伏的陆地、地壳、地幔、流体外核和固体内核等圈层,由于存在大气与海洋的负荷、风和洋流运动、冰雪融化、板块运动、地震与火山喷发、地幔对流等,固体地球的惯性张量矩随时都在发生变化,同时各圈层之间存在各种相互耦合(如引力、电磁、黏滞、地形耦合)作用并发生角动量交换。③地球不是一个球对称的完全刚性体,而是内部结构复杂、具有弹性甚至非弹性(如黏滞性或弹滞性)、各向异性的非均匀体。以上使得包括岁差章动在内的地球自转变得非常复杂。

包括岁差和章动在内的EOP是基于地面的天文观测所依赖的地面参考架与空间惯性参考架之间转换与联结的重要参数,对它们的观测与理论研究一直是基本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和地球物理学共同的重要课题。

岁差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