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它与流场上的季风辐合带〔即热带(赤道)辐合带的一种〕相对应,故又称季风辐合带。其狭义的定义仅仅指北半球夏季北印度洋到南海一带出现的南半球越赤道西南季风与北半球偏东风辐合形成的气压最低、气流辐合的区域,在气压场上表现为槽线,在流场上表现为辐合线。
首页
[{"ID":42422,"Name":"理学"},{"ID":76805,"Name":"海洋科学"},{"ID":139642,"Name":"海洋气象学"},{"ID":139643,"Name":"海洋天气学"},{"ID":139659,"Name":"季风"},{"ID":139660,"Name":"季风槽"}]
. 理学 . 海洋科学 . 海洋气象学 . 海洋天气学 . 季风 . 季风槽季风槽
/monsoonal trough/
最后更新 2024-04-09
浏览 141次
热带季风区气压场上等压线气旋式曲率最大的地方,在北(南)半球等压线呈逆(顺)时针方向弯曲。
- 英文名称
- monsoonal trough
- 所属学科
- 海洋学
北半球夏季大陆形成热低压,同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大陆处于冬季形成冷高压,与南印度洋到西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一起形成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于是气流从南半球的高压向北半球的低压流动,由于运动过程中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使得在南半球副热 带高压北部的气流向左偏转,形成东南季风,越过赤道后气流向右偏转,并与海陆因素形成的西南风汇合,形成地球上最强大的季风——西南季风,西南季风在北半球热低压的诱导下大举北上,与加强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伊朗副高南部的偏东风交汇形成北半球季风槽,即印度季风槽和南海北部-西北太平洋季风槽。
由于西南季风强大而且副高位置偏北,使得季风槽平均位置远离赤道,在北纬20°附近。有的年份季风槽在热带气旋的诱导下最北端甚至能越过北纬30°,与中纬度冷空气交汇在东亚地区形成大面积的强降水天气。
季风槽属于赤道辐合带的一种,南北半球气流交汇于此,使得槽内水汽充裕,多与强对流上升运动和对流降水天气相对应。因此,很多西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产生于季风槽内的热带云团中。
季风槽一般是连续的,但有时会出现断裂,如季风槽内有热带气旋移动到断裂处往往会令热带气旋发生移动方向的改变,突然北上或者转向等;而且在有的年份适当条件下,南北半球均会出现一条季风槽(双重季风槽),并且在一个半球,在适当的条件下也会出现多条季风槽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