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上较早出版的水文地质图是1923年苏联的B.C.伊利因编制的《苏联欧洲部分潜水图》(1∶2500万)。1960年国际水文科学协会的水文地质图常委会召开的会议上提出编制欧洲水文地质图,并于1962年开始编图工作。1962年9月国际水文科学协会发表了《水文地质图国际图例》,1963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自1970年开始按国际分幅陆续出版。中国第一幅《中国水文地质分区图(1∶300万)》于1957年由地质部编制出版。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编制了不同地区、不同比例尺的综合性水文地质图约500余幅。1979年由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主编,出版了中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地质图集》,其中包括全国性图、地区性图、分省性图等68幅;并附有剖面图、立体图等。1987年该所又编制出版了《中国水文地质图(1∶400万)》,并附有说明书。
水文地质图是某一地区水文地质调查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示形式。水文地质图按其表示的内容和应用目的,可概括为3类:①反映某一区域内总的水文地质规律的综合性水文地质图。以区域内的地质、地形、气候和水文等因素的内在联系为基础,综合反映地下水的埋藏、分布、水质、水量、动态变化等特征,以及区域内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等条件。综合性水文地质图的比例尺常小于1∶100000。比例尺不同,则图的内容、要素详简不一。②为某项具体目的而编制的专门性水文地质图。如地下水开采条件图、供水水文地质图、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图等。这类图的内容以水文地质规律为基础,同时又考虑应用目的的经济技术条件。专门性水文地质图多采用大于1∶10万的比例尺。③表示某一方面水文地质要素的水文地质图。例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图、地下水等水位线图、地下水污染程度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