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挡结构包括挡土墙、抗滑桩、预应力锚索等支撑和锚固结构等,广泛应用于各种岩土工程建设中。在铁路、公路路基工程中,用于稳定路基、路堑、隧道洞口、桥梁两端的路基边坡等;在边坡工程中,主要用于加固山坡、基坑边坡和河流岸壁;当工程建设遇到滑坡、崩塌、岩堆体、落石、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灾害时,支挡结构主要用于加固或拦挡不良地质体。常用的支档结构有:①挡土墙。支承土或其他散粒材料(砂砾石、破碎岩石等)的侧压力,以防止土坡或不稳定岩体破裂和向下滑动的挡土建筑物。②抗滑桩。在滑坡整治中用于承受侧向荷载,防止滑坡体发生滑动变形和破坏的抗滑支挡结构。一般埋置于滑坡的中前缘部位,大多完全埋置于地下,有时也露出地面,桩底须埋置在滑动面以下一定深度的稳定地层中。③预应力锚索。由钻孔穿过软弱岩层或滑动面,把一端(锚杆)锚固在坚硬的岩层中(称内锚头),然后在另一个自由端(称外锚头)进行张拉,从而对岩层施加压力,对不稳定岩体进行锚固的一种加固措施。④微型桩。桩径小于400毫米,长细比大于30,采用钻孔、强配筋和压力注浆施工工艺的灌注桩。其主要特点有:施工机具小,适用于狭窄的施工作业区;施工振动、噪声小,适用于公害受到严格控制的市区;长细比大,单桩耗用材料少;与同体积灌注桩相比,承载力较高。⑤钉墙。在原位土中设置较为密集的土钉(即锚杆),并在土坡表面构筑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面层,通过土钉、面层和被加固土体的共同作用形成一个自稳和支挡墙后土体的支挡结构。除上述常用类型外,支挡结构还包括锚杆(索)挡墙、抗滑挡土墙、格构锚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柔性防护网等。
首页
[{"ID":42422,"Name":"理学"},{"ID":77124,"Name":"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ID":78332,"Name":"地质工程"},{"ID":78406,"Name":"工程地质及地质灾害"},{"ID":78435,"Name":"地质灾害"},{"ID":78436,"Name":"地质灾害防治设计"}]
. 理学 .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地质工程 . 工程地质及地质灾害 . 地质灾害 . 地质灾害防治设计支挡结构
/retaining structure/
最后更新 2024-12-03
浏览 137次
支撑、加固填土或山坡体,防止其坍滑,以保持稳定的构筑物结构。
- 英文名称
- retaining structure
- 所属学科
-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扩展阅读
- 吴树明,崔占海.支挡结构类型及设计原则.黑龙江水利科技,2008,(2):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