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学史 . 〔古农书〕 . 《金薯传习录》

《金薯传习录》

/Jin Shu Chuan Xi Lu/
条目作者熊帝兵

熊帝兵

最后更新 2023-01-14
浏览 185
最后更新 2023-01-14
浏览 185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中国清代具代表性的甘薯引种与推广著作。

英文名称
Jin Shu Chuan Xi Lu
著者
陈世元
成书时间
清乾隆中期

作者陈世元(约1705~1785),字捷先,号觉斋。祖籍福建长乐,后迁居闽县(今福州)。贡生。长期于各地经商,同时进行甘薯栽种技术的推广与传播。撰有《金薯传习录》《捕蝗传习录》等书。

陈世元六世祖陈振龙于明万历年间,从吕宋(今菲律宾)携带薯藤并学习了甘薯的栽种方法后回国。万历二十一年(1593)闹饥荒,陈振龙之子陈经纶具禀福建巡抚金学曾,陈述了种植甘薯的有益之处,请求推广甘薯,得到金学曾的批准后,试种成功。为纪念此事而将薯字冠以“金”姓,名曰“金薯”。清乾隆年间,陈世元继承祖志,与子孙利用经商之便,携带薯种进行了广泛传播,同时教授农民甘薯的种植方法,这对甘薯的推广很有成效。经过多年实践,陈世元积累了丰富的种薯经验,为让更多人了解甘薯的价值和栽种方法,编辑了《金薯传习录》并刻版行世,书约成于清乾隆中期。

全书广泛搜集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至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番薯推广与传播的档案与史料,集为2卷。以上卷为重点,辑录了地方志、档案、招贴和名人文论中的甘薯引种信息,较具代表性的有明金学曾的《海外新传七则》、清李渭的《种植红薯法则十二条》、陈世元的《管见种薯八利》、陈云的《栽薯疗病六益》《金薯论》等。甘薯引种与传播经过及栽种、管理、收获、藏种、加工技术融入在所辑的文献之中,涉及甘薯的生物学特性、食用方法、适宜土地和繁殖栽培技术等。亦阐述甘薯引种的意义及药用价值,突出强调其抗灾备荒功能。下卷汇集了与甘薯相关的诗、词、歌、赋,盛赞甘薯佐食的价值,多追述甘薯引种与传播过程,也有甘薯生物学特性、功能及种植技术等方面的描写。

全书重在辑录文书、史料与诗词歌赋等,种植技术散见于各篇之中,系统性与逻辑性稍微欠佳;但仍辑录、总结了甘薯传播过程、种植技术及文化等内容,仍为甘薯在中国推广种植的重要文献。

此书在清代流传不广,有乾隆三十三年刻本、乾隆四十一年重刊本等;《续修四库全书》“子部农家类”有收录。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