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伊朗的政治环境相对比较宽松,各种政党、政治派别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许多政党和政治派别活跃于伊朗的政治舞台,主要有:人民党、劳工党、伊朗党、泛伊朗主义党、穆斯林战士协会、议会团体组织等。他们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反对外部势力干涉伊朗内政,反对君主独裁专制统治,支持石油国有化运动和民主化改革。1949年11月,摩萨台将这些政党和政治派别团结起来,建立了民族阵线。
民族阵线不是组织严密的政党,而是一个松散的政党联盟,主要目标是对内反对独裁专制,对外消除外国势力对伊朗的控制和对伊朗事务的干涉。1951年4月,巴列维国王礼萨·巴列维任命摩萨台为首相,民族阵线在议会占据多数席位。随着摩萨台石油国有化政策失误和政治独断专行,1953年,民族阵线内部已经分崩离析,成为一个空壳。1953年8月19日,国王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政变,摩萨台被逮捕,大批民族阵线的成员被逮捕,其成员被迫退出或远离政治生活。20世纪60年代初期,伊朗党、民族党、社会主义协会等组织重建民族阵线,称为第二民族阵线。1963年,民族阵线遭到镇压,加上组织内部再次发生分裂,力量受到很大削弱。此后,影响力日渐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