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学 . 世界历史 . 〔亚洲历史〕 . 西亚历史 . 叙利亚历史

萨提·胡斯里

条目作者赵娜

赵娜

最后更新 2023-11-03
浏览 178
最后更新 2023-11-03
浏览 178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1882-08~1968-12)

叙利亚作家,教育学家,20世纪有影响的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想家,被称为“阿拉伯民族主义精神之父”。

拉丁文名称
Sāṭi` al-Ḥuṣrī
国籍
叙利亚
出生日期
1882-08
去世日期
1968-12
出生地点
也门萨那
去世地点
巴格达

生于也门萨那一个富裕的叙利亚家庭,卒于巴格达。早年曾在法国、瑞士、比利时求学。1900年,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后在奥斯曼帝国的欧洲领地伊庇鲁斯的亚尼纳任教,受欧洲民族主义的影响,开始思考民族性问题。1905年,在马其顿任管理职务。土耳其革命(1908~1909)后,被任命为伊斯坦布尔教师中心主任,着手教学法和公共教育改革。同时,担任两部重要教育期刊的编辑。1910~1912年,在欧洲调研现代教育模式。1914年,担任奥斯曼帝国叙利亚省的教育部长,支持奥斯曼主义和青年土耳其党人。

1916年,胡斯里转而支持阿拉伯民族主义。1920年法国在叙利亚建立委任统治后,追随伊拉克国王费萨尔一世到伊拉克。在费萨尔政府担任普通教育主管和高等教师培训学校校长,从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引进阿拉伯教师,教授阿拉伯历史和文化。1941年,伊拉克发生政变,胡斯里连同他引进的100多名阿拉伯教师被驱逐出境。

1943年,叙利亚首任总统舒克利·库阿特利邀请胡斯里到大马士革按照阿拉伯民族主义要求,为国家的中等教育设计新课程。胡斯里的新课程减少了法国文化的因素和法国教育模式的影响,但由于转变太大,加之新课本数量短缺,仅一年时间,课程改革就失败了。1947年,胡斯里移居开罗,担任了18年的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文化部部长。1953年,领导创立了阿盟的阿拉伯进步研究所。1968年,返回巴格达。

胡斯里的阿拉伯主义思想受19世纪欧洲思想家特别是德国浪漫民族主义的影响。毕生致力于将德国费希特的民族主义同阿拉伯哲学家伊本·赫勒敦的思想结合起来,他认为共同语言和共同历史是一个民族的构成要素,而非宗教;反对将伊斯兰教作为阿拉伯民族的构成要素,认为阿拉伯民族是基于共同语言和历史的客观存在,并系统提出了阿拉伯统一即泛阿拉伯主义,反对地区民族主义,主张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注重阿拉伯语在形成阿拉伯民族认同中的作用,极力推广并认为现代阿拉伯语是阿拉伯人必须掌握的;认为民族主义是个人对民族国家的高度忠诚,19世纪是欧洲民族主义的世纪,20世纪将会是全世界人民民族主义的世纪。他批判“泛伊斯兰主义之父”阿富汗尼的思想,区分了泛阿拉伯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的关系,认为阿拉伯统一优于穆斯林统一。

胡斯里一生著作颇丰,被称为“阿拉伯的费希特”。代表作有《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评论集》《新作集》《阿拉伯民族主义的评论与演讲集》《论民族主义的起源》《阿拉伯主义第一》《保卫阿拉伯主义》《阿拉伯民族主义及其主角与对手之间》以及《何谓民族主义》。

  • SĀṬI` al-ḤUṢRĪ.Muslim Unity and Arab Unity.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6.
  • SĀṬI` al-ḤUṢRĪ.The Primacy of Arabism.London:Zed Books Ltd,1983.
  • BASSAM T.Arab Nationalism,A Critical Enquiry.USA:Macmillan Press LTD,1981.
  • 彭树智.东方民族主义思潮.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