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学 . 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 国民经济管理 . 国民经济管理体制 . 计划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

/planned economic system/
条目作者张会恒

张会恒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837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837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人类有意识地自觉地在全社会范围内控制、管理、安排国民经济活动的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对。

英文名称
planned economic system
所属学科
经济学

计划经济体制的前提是全社会的直接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的完全社会所有制。其基本内涵与特征是按比例地分配社会劳动,有计划地发展社会经济,直接地分配社会产品。计划经济体制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苏联。以政府制定并实施统一的全国性计划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机制为基本特征。20世纪30年代形成了斯大林模式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模式教条地对待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设想,忽略了列宁关于东方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在经济领域进行了彻底消灭私有制、建立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和排斥商品经济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努力。这种模式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国家通过计划,高度集中地控制经济的体制,被称为“命令经济”或“指令经济”。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五”时期及其以后,中国学习苏联经验,逐步建立并实行了这一体制。它是一种高度集中,以行政管理为主的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在恢复国民经济、应付战争和自然灾害,以及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可靠的物质技术基础,但这种体制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暴露出它的许多弊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采取高度集权的计划决策制度,按照统一计划、分级管理的原则,中央拥有较大的决策权,地方政府拥有较小的决策自主权,企业缺乏经营自主权;国家对经济生活的管理往往通过一个统一的指令性计划自上而下地层层下达到企业,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按照行政区划和行政手段组织管理经济运行,政企不分,条块分割;企业不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和经济主体,而是行政机关的附属物,严重阻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纷纷开始进行以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国从90年代开始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