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泛分布。
水獭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上选择浏览(共3个义项)
食肉目鼬科水獭属的一种。又称獭猫、鱼猫、水狗、水毛子、水猴。
中国广泛分布。
体长560~800毫米,尾长300~400毫米。躯体长,呈扁圆形。头部宽而稍扁,吻短,眼睛稍突而圆。耳朵小,外缘圆形,着生位置较低。四肢短,趾(指)间具蹼。下颏中央有数根短的硬须,前肢腕垫后面长有数根短的刚毛。鼻孔和耳道生有小圆瓣,潜水时能关闭,防水侵入。体毛较长而致密,背部通体均为咖啡色,有油亮光泽。腹面毛色较淡,呈灰褐色。绒毛基部灰白色,绒面咖啡色(见图集)。
生活在从海平面到海拔高达4120米的淡水区域,如江河、湖泊、池塘、溪流、湖沼、沼泽及稻田,不进入深水区域。每日2~3餐,有时食量达自身体重的25%。主要以鱼类为食,占其摄食总量的80%以上,偶尔还吃蛙类、鸟类、甲壳类、螃蟹、水禽、兔类和啮齿类(图1)。独居。夜行性,晨昏活动,仅在交配时雌雄相伴。具领域性,以肛门腺体分泌物作为家域范围的标志,雄性的家域大于雌性的家域。种群密度为每1~5千米的河流中有1只水獭。
繁殖无季节性,有延迟植入的特点,2~3岁性成熟。妊娠期63天,每胎2~3仔(图2)。
在亚洲,因为偷猎而导致其生存面临较大的威胁,种群总体数量呈下降趋势。
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15)ver 3.1——近危(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