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南极洲和一些岛屿,犬科动物的野生个体几乎是世界性分布的。现存犬科动物包括13个属35种,其中中国分布有4属7种,分别是狼、豺、貉、赤狐、藏狐、沙狐以及主要分布在中亚地区的亚洲胡狼。
首页
[{"ID":42422,"Name":"理学"},{"ID":65510,"Name":"生物学"},{"ID":65525,"Name":"动物学"},{"ID":133950,"Name":"脊索动物门"},{"ID":133951,"Name":"脊椎动物亚门"},{"ID":138629,"Name":"﹝哺乳纲﹞"},{"ID":138634,"Name":"食肉目"},{"ID":140602,"Name":"犬科动物"}]
. 理学 . 生物学 . 动物学 . 脊索动物门 . 脊椎动物亚门 . ﹝哺乳纲﹞ . 食肉目 . 犬科动物犬科动物
最后更新 2023-02-16
浏览 721次
食肉目的一科。
- 拉丁文名称
- Canidae
- 目
- 食肉目
- 所属学科
- 生物学
犬科动物是体形中等的食肉动物。这些物种共有的特征包括:纤细的四肢;长而较高的头骨上有较长的吻部,以及长而直立的耳郭。犬科的牙齿结构总的来说并不很特化,齿式通常为3.1.4.2/3.1.4.2-3,犬齿强大,尖长形,裂齿较发达;犬齿同门齿一起具有撕咬及撕裂食物的功能,上下颌臼齿和裂齿具有切割和压碎食物的功能。各属牙齿结构略有差异,主要与食性有关。足掌面小,足掌有肉垫,趾行性(腕部和足踝部不着地),前足5趾,第一趾短小,后足因第一趾缺失,故有4趾。爪略弯,短而粗钝,不能伸缩,故犬科动物的足迹包括趾尖常可见点状的爪痕。尾形较粗,覆毛蓬松,有些种无尾。雄性具有发达的阴茎骨,且雄性体型一般略大于雌性,狼是本科中体形最大的种,全长(鼻尖到尾尖)超过1.5 米,体形最小的耳廓狐,体长不及40厘米。
栖息地广泛,主要栖息于热带和温带地区的森林、苔原、草原、沙漠、丘陵山地和城市近郊的树洞、土穴、岩隙或其他动物的弃洞。食性多样,主要以肉类为食,但也食植物。善于奔驰,多数营地面生活,会游泳,貉属之外的物种都不会爬树。多数物种均全年昼夜活动,热带地区受温度影响,以晨昏活动为主,唯独貉属冬天冬眠。繁殖力强,每窝产仔2~13只,寿命10~22年。狼、狐等是狂犬病等多种流行病的自然宿主,当分布区与人类环境接壤时,对人类构成威胁。多种病原菌的携带者,对人类有一定的危害。犬科动物是社会性的动物,其中狼和豺等集大群生活,其余种或独居,或集小群生活。嗅觉、听觉、视觉灵敏,通过气味信号和声音交流。
与人类的经济关系十分重要,而且是野生动物中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类群。虽然总体上物种数量保持稳定,但是受越来越强烈的人类活动的干扰,一些物种的自然分布区呈现片段化和栖息地质量退化的现象,直接威胁其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