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学 . 海洋科学 . 海洋生物学 . 海洋动物 . 海洋原索动物 . 尾索动物 . 管状蠕虫

管状蠕虫

/tube worm/
最后更新 2024-05-12
浏览 354
最后更新 2024-05-12
浏览 354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一类海洋无脊椎动物。隶属于环节动物门(Annelida)多毛纲(Polychaeta)又称管栖蠕虫、管蠕虫。

英文名称
tube worm
拉丁文名称
Siboglinidae
环节动物门(Annelida)
多毛纲(Polychaeta)
又称
管栖蠕虫、管蠕虫

管状蠕虫主要由34个属构成。管状蠕虫多栖息在富硫化氢和氢气等还原性物质的环境中,是热液冷泉生态系统代表性物种,并依赖其滋养体(trophosome)中的化能自养共生菌提供营养和能量。

位于前端部位的鳃状“羽”(branchial plume),通常呈鲜红色,是管状蠕虫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器官。“羽”下方为前庭(vestimentum),其主要功能是支配蠕虫的伸缩运动。管状蠕虫躯干部分主要由滋养体构成,并富集了大量的化能自养微生物。滋养体底部为后体(opisthosome),是蠕虫收缩进入几丁质管的锚定区域。几丁质管是管状蠕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与外界进行可溶性物质(如硫化物或有机质)交换的关键通道(见图)

墨西哥湾冷泉处的管状蠕虫墨西哥湾冷泉处的管状蠕虫

管状蠕虫能从环境中摄取硫化氢等还原性物质,并通过血红蛋白运输到体腔滋养体中供化能自养微生物使用,进而产生生存所需的营养物质。已知管状蠕虫的共生菌多为伽马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的硫氧化菌。这些微生物能氧化硫化氢等底物产生能量,并利用卡尔文循环(Calvin-Benson-Bassham)或还原三羧酸循环(rTCA),产生葡萄糖等营养物质进一步供自身及宿主使用。

  • STEWART, F J, CAVANAUGH C M.Symbiosis of thioautotrophic bacteria with riftia pachyptila, in: OVERMANN J ed, Molecular basis of symbiosis.Berlin:Springer,2006.
  • HILÁRIO A, CAPA M, DAHLGREN T G, et al..New perspectives on the ecology and evolution of siboglinid tubeworms.Plos one,2011,6(2):e16309.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