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学 . 世界历史 . 〔亚洲历史〕 . 西亚历史 . 〔综述〕

萨拉菲运动

/Salafism/
条目作者陈利宽

陈利宽

最后更新 2023-04-07
浏览 242
最后更新 2023-04-07
浏览 242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主张回归伊斯兰原初教义以实现纯洁伊斯兰教为目标的社会宗教运动。

英文名称
Salafism
开始时间
20世纪20年代

萨拉菲源于“虔诚的先辈”一词,劝解穆斯林应恢复伊斯兰原初精神,严守先知穆罕默德时期、四大哈里发时代以及三传弟子时代的伊斯兰教。

萨拉菲思潮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中古时期,主要思想包括重新强调绝对的“认主独一”思想,主张严格按照字面意义解释《古兰经》和圣训,谴责信仰和实践上的革新,在教法上拒绝盲目追随四大教法学派,不固定隶属于某一具体的教法学派,强调直接根据经训进行教法判断。主要代表人物是伊本·泰米叶。它对18世纪沙特兴起的瓦哈比运动、19世纪北非的塞努西运动、哲马鲁丁·阿富汗尼倡导的泛伊斯兰主义运动和20世纪埃及哈桑·班纳领导的穆斯林兄弟会的早期运动均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20年代,萨拉菲运动随着阿拉伯世界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兴起而复兴,但长期以宗教团体的形式出现,政治参与意愿低。70年代由埃及传播到沙特。80年代,沙特政府为扩大本国的政治影响力,对外输出伊斯兰,推动了萨拉菲运动发展的全球化。

《古兰经》《古兰经》

萨拉菲运动在当代中东地区仍有重要的影响力,主要包括传统萨拉菲主义、政治萨拉菲主义和“圣战”萨拉菲主义等派别。传统萨拉菲主义基本沿袭中古时期萨拉菲思潮的主张,保守主义倾向明显,注重对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和圣训的字面解读,拒绝理性远离世俗事务,将宗教与世俗严重对立。政治萨拉菲主义主张通过政党参加政治活动,谋求合法的政治地位,代表了萨拉菲派寻求融入现代政治社会的改良倾向。“圣战”萨拉菲主义将圣战观念融入运动中,主张通过圣战建立以伊斯兰教法为基础的伊斯兰政权。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引发了全球“圣战”思潮。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使伊拉克处于无政府状态,改变了中东地区权力格局的平衡,给“圣战”萨拉菲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2010年中东剧变以来,中东地区多个阿拉伯国家的萨拉菲主义力量迅速崛起,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态势。除传统萨拉菲主义外,以光明党为代表的政治萨拉菲主义力量在地区国家的政治影响力持续上升,政党化倾向明显。以“圣战”萨拉菲主义为代表的宗教极端势力上升势头迅猛,但其内部亦出现明显的分化趋势,主张暴力与非暴力的分支派别同时存在。萨拉菲主义力量的上升,激化了中东伊斯兰世界内部的教派矛盾,使伊斯兰世界与西方的对立进一步扩大。

  • AHMAD FARID.Salafism,Rules and Foundations.Cairo:Daral-Aqida,2003.
  • 苏瑛.也门萨拉菲运动的发展演变、特点及政治影响探究.西亚非洲,2015,(1).
  • 包澄章.中东剧变以来的萨拉菲主义.阿拉伯世界研究,2013,(6).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