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订质量优劣直接影响书刊阅读、保存和装帧艺术效果。装订周期长短是书籍印制周期长短的主要因素之一。
书刊装订分为订和装,先订后装,因通常以“装”为主,故统称“装订”。订法主要有铁丝订、骑马订、锁线订、无线粘胶订和塑料线烫订等。装法主要有平装、精装、骑马订装、古线装等。
书刊装订加工所含加工内容范围极广,包括对印刷(或非印刷)后的书刊、本册、画册、账卡、票据等的一切需成册或不成册的联结和装帧过程的设计与加工,印后装订加工关系到书刊整体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加工完成工序。
印后装订是通过书芯加工(将印张制成半成品毛书)和书封装帧加工(将书的外衣经加工后包裹在书芯上)后,加工成可以阅读和使用的书籍、刊物、本册、账卡等,以供人们的需求。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书籍装订技术的国家之一,其起源要比印刷的发明大约早两千年,早在公元前1600年殷商时代有了文字(甲骨文)便有了书籍制作的装订术,即龟骨册的出现和使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革,装订方式包括龟骨册装、简策装、卷轴装、龙鳞装、经折装、蝴蝶装、和合装、包背装、线装、平装、骑马订装、精装、豪华装、活页裱头装、个性化装法等。
中国的装订技术除装法式样多外,订联方法也很多,如扎结订、粘联订、古线订、三眼订、铁丝订、缝纫订、锁线订、塑料线烫订、无线胶粘订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装订技术由原来纯手工操作的繁重体力劳动的工序演变为有现代智能装备的自动化印后装订加工工序。其变革阶段如下:
第一阶段,从纯手工操作到简单的单机操作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50年代中期,印后装订除个别大厂有引进设备(如北京新华印刷厂1952年引进东德的一整套装订设备)外,当时只有极少厂有手动切纸机和脚踏铁丝订书机,其他折、配、订、锁、包及各种装法全过程均是纯手工操作的。1956年以后陆续有一些工厂进行改造,制造一些手工切纸机、脚踏订书机等,50年代末期开始制造电动切纸机、铁丝订书机和折页机等,完成了从纯手工操作到简单单机操作的转变。
第二阶段,从简单单机到复杂单机和联动生产的变革阶段(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到80年代初中期)。由于社会的发展与需要,中国开始自己制造和使用各种设备装订,除生产了大型配页机(32斗)、半自动锁线机、半自动铁丝订书机、包本半自动切书机和打包机,还自己制造了骑马联动生产线,完成了从简单单机到复杂单机和联动生产的转变。
第三阶段,单机和联动生产线并举、向世界先进水平进军并逐步纳入国际规范的变革阶段(中国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这次的变革有两个特点:一是向国际水平靠拢并逐步纳入国际规范,以适应进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运作规则。二是根据当时国情及出版界发生的变化出现了短版业务增加,无线胶粘订技术发展(铁丝平订逐步淘汰),特殊加工物、异开本加工增多,新材料品种增加,要求周期短、质量高的状况。因此印后装订设备配合工艺技术发展的需要出现了一个新的变革时期,其表现为印后设备制造业风起云涌,出现了许多印后设备制造厂,如早期的上海紫光、紫宏,北京人机,湖南新韶等,后来的深圳精密达、四川利通、北京胜利伟业、上海申威达、长沙奥托、东莞晟图等。根据需要,当时的印后设备制造种类分成两类:一是为适应大批量生产需要的各种速度联动生产线,以完成要求批量大、速度快、周期短的35亿册左右的课本、辅材或几十亿册的本册及各种刊物的加工;二是为适应小批量和特殊加工物增多的各式样单机,以完成当时每年70亿册书刊、80亿册本册及各种画册、票据、账卡、证票卷的加工需要。1985年,全国主要书刊印刷厂装订产量达1959.9万令。由于装订工序繁复、品种规格多变等原因,某些辅助性工序及规格、用料特殊或批量特别少的,还有一定量的手工作业。线装书籍因传统方法的限制,仍采用手工装订。
第四阶段,智能化、数字化、人性化的自动化新时代(21世纪以来)。这个时期印后装订加工技术在工艺、设备、材料、管理方面又有了新的变革。
①工艺技术多样复杂个性化。印后装订工艺出现了挖掘、传承传统装订技法,开发新技术的局面,除传统装法外又出现了许多新工艺,如空背平装、露血图案装、音乐立体装、古洋结合装、锁式环保装、塑料线烫订装、经折装、古线装、龙鳞装、裸背装及滚金口、喷蘸花口工艺等。现代书籍不但供人们阅读、使用,更成为一种艺术品、收藏品、礼品,供人们赠送、保存和享受。
②使用智能的、数字的、人性的自动化设备并向机器人操作发展。以全国使用最多的胶粘订联动生产线为例,近几年中国自己制造的时速在1.2万本和全伺服装置的联动生产线、人机合一的印装联动生产线和多功能制壳机等,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还出现了印后机器人输送设备系统。印后设备制造企业正在向更高的自动化水平方向发展。
③材料多品种多式样环保化。中国是一个装订方法多、装订材料种类多且涉及的材料来源广、出书量大的印刷大国,只封面种类就有10多种,黏结材料也近10种,还有其他装帧材料,来源范围包括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金属类、合成树脂类、化纤类等多种,在使用中还要求对其中成分的数据进行测试,以保证所用材料的环保化。
④标准化、数据化、规范化的科学管理体系。中国印后装订的推荐性国家标准和推荐性新闻出版标准共有14项,印后装订标准已基本齐全,在国际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并被指定为起草制定国际标准的主撰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