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 . 现代医学 . 基础医学领域 . 医学免疫学 . 免疫细胞膜分子 . 黏附分子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IgSF/
条目作者陈丽华

陈丽华

最后更新 2023-11-07
浏览 286
最后更新 2023-11-07
浏览 286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具有免疫球蛋白可变区和恒定区结构域的细胞表面蛋白分子的统称。绝大部分与细胞表面识别有关。

英文名称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IgSF
所属学科
现代医学

A.F.威廉斯[注]在20世纪80年代初根据免疫分子的特定结构而提出的概念,属于IgSF的分子多肽链折叠方式与免疫球蛋白(Ig)相似,有免疫球蛋白折叠(或结构域),包括淋巴细胞受体(Ig及BCR、TCR/CD3、NK细胞受体)、MHC抗原及其相关分子、免疫球蛋白Fc段受体、某些细胞因子受体、多种黏附分子和分化抗原以及与神经系统功能相关的黏附分子等。[注]

免疫球蛋白折叠[注]是一种球形结构,每个Ig折叠中有两个β片层[注],每个片层包括3~5个反平行的折叠股。每个折叠股有5~10个氨基酸残基。绝大多数IgSF结构域的两个β片层之间有一个二硫键连接,使其形成稳定的球状结构。每个Ig折叠片层的核心是由A、B、E、D和G、F、Cβ折叠股组成。在V样结构域多了一对C'和C''β折叠股。根据β片层中折叠股的组成、形成二硫键的两个半胱氨酸之间氨基酸的数目以及同免疫球蛋白(Ig)V区或C区同源的程度,IgSF结构域可分为V组、C1组和C2组:①V组:V组(或称V样区)中两个β片层是由ABED/GFCC'C''9个折叠股组成,2个半胱氨基酸之间的氨基酸数量较多,有5~75个,β折叠股F的保守序列为Asp-x-Gly/Ala-x-Tyr-x-Cys(DxA/GxYxC)。具有IgSF V样的分子除Ig重链、轻链的V区和TCRα、β、γ、δ的V区外,还有CD4第一和第三结构域,CD8α和β链V结构域,CD28和CTLA-4、CD7、PolyIgR N端的4个结构域,CEA N端的第一个结构域,细胞因子受M-CSF、SCFR、PDGFR靠近胞膜的结构域,以及表达于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中外周髓磷脂糖蛋白(PO)、Thy-1(CD90)、neurothelin和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PVR[注])。②C1组:C1组中两个半胱氨酸之间含50~60个氨基酸残基,含有ABED/GFC共7个β折叠股。B和C折叠股之间的特征性序列为Gly-phe-Thy-Pro,F折叠股的C端为Cys-x-Val-x-His。具有C1结构域的分子有Ig重链和轻链C区,TCRα、β、γ、δ链C区,MHCⅠ类分子α3结构域,β2m,MHCⅡ类分子α2和β2,以及MHC样分子CD1、Qa、TL分子靠近胞膜的结构域。③C2组:C2组结构域由ABED/GFC共7个β折叠股组成,在E-F β折叠股有V样区的保守序列Asp-x-Gly/Ala-x-Tyr-x-Cys,但形成二硫键的两个半胱氨酸之间的氨基酸数有50~60个。这种结构似介于V和C1结构域之间。此外,C2结构域B-C折叠股间Pro-x-Pro序列较为常见,F折叠股C端有一个Cys-x-Ala-x-Asn序列。含有C2结构域的IgSF分子种类最多,分布也最广泛,包括CD3分子中的γ、δ、ε链,CD79a(Ig-α),Ig Fc受体中Poly IgR、FcγRⅠ、FcγRⅡ、FcγRⅢ、FcεRⅠα链、FcαR,大多数具有IgSF的细胞因子受体,以及表达在神经系统中的IgSF分子。

免疫球蛋白折叠示意图免疫球蛋白折叠是抗体二级结构的主要特征,是通过链内二硫键垂直连接两个反向平行的β片层形成的“三明治”状的“β桶状”结构。图中轻链的CL两个β片层分别为4股和3股,VL为5股和4股免疫球蛋白折叠示意图

IgSF的功能是以识别为基础,因此又称识别球蛋白超家族[注]。Ig折叠所形成的球状结构,提供了与具有球状结构分子黏附的基础,通过IgSF和IgSF相互识别、IgSF和整合素相互识别以及IgSF和其他分子的相互识别进而发挥不同的生物学功能。

  • 曹雪涛.医学免疫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 曹雪涛,何维.医学免疫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 金伯泉.细胞和分子免疫学.3版.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学(内部教材),2014.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