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研究”一词的使用与20世纪60~70年代加拿大民族主义的演变有密切的关系。在加拿大自治领建立100周年纪念活动的鼓舞下,A.B.霍杰茨出版了《何种文化,何种遗产》一书。他考察了数百所学校的加拿大课程,认为这些课程平淡无奇,缺少历史上本来就存在的争论。1969年,R.马休斯和J.B.斯蒂尔针对大学中开设的非加拿大课程,写了题为《为加拿大大学而奋斗》的报告,呼吁加强加拿大课程。1972年,加拿大大专院校联合会委托T.H.B.西蒙斯对与加拿大有关的各种研究领域进行研究。1976年,西蒙斯提交了报告《了解我们自己》,提倡大学、政府机构、专业协会和公私团体开展各种研究和了解加拿大的活动。与此同时,许多机构和委员会提供了更深入的研究报告。
在专科学校层次上,加拿大大专院校联合会在20世纪70年代初采取了行动。在凯龙基金会和联邦政府的先后资助下,联合会在社区学院中开展了一个增加加拿大教学内容和跨学科课程的计划。联合会资助课程的开发,向学生、教员和管理人员提供相关的旅行资助,以及推动出版等,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大学层次上,对加拿大研究感兴趣的教师于20世纪70年代创建了一个跨学科性质的组织——加拿大研究会,旨在通过各种全国或地区性计划,在大学中鼓励以加拿大为内容的教学、研究和出版。截至1987年,至少有35所大学开设各种加拿大研究的课程。此外,该研究会还向大众提供一些课程和出版物,其中包括通讯和季刊。截至1993年,加拿大研究会已有750名会员,其中包括155个会员机构。
霍杰茨、西蒙斯等人提出的问题不仅与教育相关,而且涉及出版、科学、技术、档案馆和国际关系等领域。公众关于加拿大特征的讨论,对教育产生了引人注目的影响,促使几个新的推进加拿大研究的机构和组织的建立。1970年,在安大略省教育研究所的支持下,加拿大研究基金会建立。该基金会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组织,就改善中、小学加拿大课程的质量提出一些建议。1978年,该基金会出版了名为《80年代的加拿大教学》的课程设计。然而由于缺少政府的资助,该基金会于1986年停止运营。
1981年,国际加拿大研究理事会成立,其职责除了为各国加拿大研究会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平台外,还推进和支持世界范围内的加拿大研究、教育和出版。国际加拿大研究理事会的会员分布在亚洲、欧洲和美洲,拥有超过7000名会员。每个国家的加拿大研究会派1名代表组成国际加拿大研究理事会,日常工作则由执行委员会负责。国际加拿大研究理事会出版《国际加拿大研究期刊》,刊登各国学者在加拿大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
加拿大国内和海外的加拿大研究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财政支持,包括会员费、基金会和机构赞助。其中,加拿大外交与国际贸易部和加拿大遗产部的资助最为重要。联邦政府对加拿大研究的预算始于1984年,当年拨出了310万加元用于此研究。20世纪80年代中期,联邦政府在3年间向《加拿大百科全书》和《加拿大地平线》的编写和出版分别提供了250万和520万加元的资助。此后,联邦政府对加拿大研究的资助开始减少。1987~1988年的财政年,加拿大研究的预算减少到200万加元,几项活动被迫中断。1992~1993年的财政年,预算仅有145万加元。
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拿大外交与国际贸易部通过国际加拿大研究理事会和驻外大使馆,在“了解加拿大”项目下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加拿大研究会提供资助,包括召开年会、出版成果、邀请加拿大学者讲学以及学者或学生赴加进行学术访问或学习。这些资助极大地扩大了各国加拿大研究的规模,提高了研究水平,加拿大及各国的加拿大研究蓬勃发展起来,促进了加拿大公民对国家的认同和世界各国对加拿大的了解。2012年,加拿大联邦政府为了压缩财政赤字而取消了对海外加拿大研究的资助,但这些国家的加拿大研究和教学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