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认为其下有9个亚种,即东北虎(西伯利亚虎)、华南虎、印度支那虎、马来亚虎、苏门答腊虎、孟加拉虎、里海虎、巴厘虎及爪哇虎,其中后三种已经灭绝。为亚洲特有种类。分布范围极广,从外兴安岭针叶林到开阔的草地及热带沼泽都有发现。
虎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上选择浏览(共3个义项)
食肉目猫科豹属的一种。又称老虎。
普遍认为其下有9个亚种,即东北虎(西伯利亚虎)、华南虎、印度支那虎、马来亚虎、苏门答腊虎、孟加拉虎、里海虎、巴厘虎及爪哇虎,其中后三种已经灭绝。为亚洲特有种类。分布范围极广,从外兴安岭针叶林到开阔的草地及热带沼泽都有发现。
世界上现存体形最大的猫科动物。毛色浅黄色或棕黄色,伴有黑色横纹。头圆,耳短,耳背面黑色,中央有一显著白斑。四肢健壮有力。尾粗长,具黑色环纹,尾端黑色(见图集)。
独居的大型食肉动物,在野外偏爱捕食大型和中型有蹄类动物。能很好地适应南方的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北方的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是典型的山地林栖动物。在中国东北地区也常出没于山脊、矮林灌丛和岩石较多的区域或砾石塘等。对其猎物种群的数量没有或仅有少量不利影响。
一年四季都可以交配,但从11月到次年4月较常见。雌性的动情期只有几天,并在此期间频繁交配,怀孕期约为15~16周,每窝产约3~4仔。
20世纪初,全世界的野生虎约有10万只,但数量已急剧减少到1500~3000只。有3个亚种先后灭绝,其余亚种分布区已经极度缩小,分布区分离十分严重,种群数量下降,处于濒危状态。栖息地丧失、非法盗猎、遗传多样性的威胁等,都是种群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作为顶级捕食者,虎通常是所在生态区域的旗舰物种,也是生态质量的指标物种。在其栖息地的生物圈和食物网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1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濒危》(EN),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一中。1993年5月29日,中国国务院发布《关于禁止犀牛角和虎骨贸易的通知》。2002年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与中国林业局签署中国虎野放计划协议。野生东北虎的保护正在被中国政府重视,为了更好地保护其栖息地,正积极建设东北虎保护区、国家公园以及生态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