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良辅著。在《南词引正》发现前,只知魏氏有《曲律》,而不知有《南词引正》。1960年,文化部访书专员路工在清初抄本《真迹日录》第2集中发现《南词引正》后,方得知《曲律》实即《南词引正》的删存本。《真迹日录》中的抄件,是根据文徵明的手抄本过录的,题为《娄江尚泉魏良辅南词引正》,后叙中提到:“《南词引正》凡二十条,乃娄江魏良辅所撰,余同年吴昆麓校正。”《曲律》中所删条目为有关声腔历史内容的第5条与第8条。
全书虽仅有1000多字,但行文简洁扼要,论述重心为昆曲的歌唱方法。关于南北曲的风格差异问题,书中提到:“北曲字多而调促,促处见筋,故词情多而声情少。南曲字少而调缓,缓处见眼,故词情少而声情多。北力在弦索,宜和歌,故气易粗。南力在磨调,宜独奏,故气易弱。”关于演唱技巧,书中记述:“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该书提供了学练昆曲歌唱的途径,以及歌唱技术中的关键问题,系统地总结了演唱实践的经验,阐明了昆曲的唱腔规律,是论述昆腔唱法及南北曲流派的重要著作。
后世流传的《曲律》有《吴歈萃雅》《词林逸响》《吴骚合编》《曲苑》等8个版本之多,条目数量、字句内容有出入。《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五)中以《曲律》为名收录此书,采用今见最古刻本(《吴歈萃雅》本)为底本,参照其他各本校勘而成,传布海内,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