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D.C.杜蒙德(Dudley C.Dumonde)率先提出“淋巴因子”概念,随后“单核因子”被用以定义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因子,属于细胞因子范畴。
单核因子主要分为五类,包括:①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多种白细胞介素,包括促炎因子,例如IL-1、IL-6、IL-12、IL-18以及抗炎因子例如IL-4、IL-10等。②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CSF)。包括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等,它们能诱导造血干细胞或祖细胞分化、增殖成为相应的细胞。③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TNF-α是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的特征细胞因子,在调节免疫应答、杀伤靶细胞和诱导细胞凋亡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④趋化因子(chemokine)。IL-8,又名CXCL8,可趋化中性粒细胞到达炎症部位。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又名CCL2,对单核细胞、T细胞、嗜碱性细胞和DC,有趋化和激活作用。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MIP-1),又名CCL4,它能趋化和激活巨噬细胞、粒细胞,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功能。⑤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能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且发挥重要的抗炎作用。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及其亚类,如M1细胞、M2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是单核因子的主要来源。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在病原体或组织损伤的刺激下会分泌产生多种单核因子。这些因子参与调控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介导机体的免疫应答以及组织的损伤、修复,并调节炎症反应的发生。单核因子在免疫应答的全过程均扮演重要角色。多种免疫相关疾病(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病等)可以通过人为控制单核因子加以干预和治疗,例如应用GM-CSF刺激造血、应用抗TNF抗体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