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运输具有运量大、运距长和占用运输资源多等特点,其主要运输方式有铁路、水路、公路、管道四种。
中国各种能源资源分布比较集中,如煤炭资源的60%以上集中在华北,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而工业布局较多地集聚于华东、华南沿海和华中诸省,因此形成了北煤南运、西煤东运和北油南运的格局。中国铁路运输能力的约五分之二,水路运输能力的约二分之一,公路运输能力的约四分之一,管道运输的几乎全部能力,都用于能源运输。能源运输网络已经成为国家综合运输网络中最重要的部分。
铁路货运具有长距离、大运量的优势,是煤炭运输的主要方式(图1),公路则主要承担煤炭的中短途运输,发挥接驳转运的功能。20世纪60年代,中国充分利用水路自然通道运输能力大、耗能小、成本低的特点,开发了西北、华北生产的煤炭经铁路运送至沿海或长江港口,通过船舶运往华东及华南地区,即煤炭铁水(海)联运形式。
管道运输具有运量大、运费低、能耗少、安全性好等特点,成为石油和天然气运输的主要方式(图2)。1959年1月,建成了克拉玛依—独山子原油管道。之后,随着中国原油生产和需求逐步增加,陆续建设了连接油田、港口与炼油厂的国家原油输送管线网络,初步实现了绝大部分原油的管道输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陆续建设了包括东北(俄罗斯—中国)、西北(中亚—中国)、西南(缅甸—中国)和沿海港口等能源进口管道,保证了中国进口油气需求。同时,成品油输送管道的建设逐步加快,初步实现了成品油的运输管道。
电力是能源的重要组成。由于电力输送具有特殊性,通常不列入一般能源运输概念范畴之内,但在整体能源输送过程中,仍将电力输送与运送一次性能源的方案进行综合考虑。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与人民生活紧密相关,运输是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必要条件,由此决定了能源运输在运输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地位。长距离、大运量的能源运输需求,相当程度上影响了综合运输网络的布局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