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操作所用受体为常规品种玉米“NPH8431”,目的基因为mcry3A,编码高抗玉米根叶甲等鞘翅目害虫的mCry3A杀虫蛋白,其表达框由来源于玉米金属硫因类MTL启动子、mcry3A编码序列和根癌农杆菌胭脂碱合成酶基因3'端非翻译区的NOS终止子组成。标记基因为manA(pmi),编码磷酸甘露糖异构酶(PMI),其表达框由玉米多聚泛素基因ZmUbiInt启动子、manA编码序列和NOS终止子组成。构建遗传转化载体pZM26,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将目的基因与标记基因转入受体玉米“NPH8431”的幼胚中,经愈伤组织筛选获得目的植株。DNA印迹法(Southern杂交)检测结果表明,目的片段以单位点、单拷贝的形式插入受体基因组中,且不含质粒骨架序列,能够按典型的孟德尔遗传规律遗传。蛋白检测结果表明,mCry3A和PMI均能在植株的根、叶、茎和种子中稳定表达,但两种蛋白在花丝中的表达量很低,在花粉中检测不到两种蛋白的表达,而PMI蛋白在玉米青贮饲料中也检测不到其表达。
环境安全性评价数据表明,在生存竞争能力、对非靶标生物和生物多样性影响及基因漂移方面,玉米“MIR604”与受体亲本没有显著差异。毒理学和致敏性评价均表明,外源蛋白mCry3A与PMI对人和哺乳动物均无明显毒性和致敏性;在营养学方面,玉米“MIR604”在营养组分和抗营养因子上与受体亲本没有显著差异;由以上信息可知,玉米“MIR604”与受体亲本具有实质等同性。
2007年,玉米“MIR604”先后在美国、加拿大、日本、阿根廷和巴西5个国家或地区获得商业化种植的批准,并先后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墨西哥、中国等17个国家或地区获得作为加工原料的进口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