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学 . 化工 . 化学工程 . 化工热力学 . 溶液理论 . 电解质溶液理论

电解质溶液理论

/electrolyte solution theory/
条目作者陈健

陈健

最后更新 2023-05-30
浏览 259
最后更新 2023-05-30
浏览 259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凡在水或非水溶剂中能形成带电离子的溶液体系(如含无机和有机酸、碱、盐的溶液)的理论和方程。

英文名称
electrolyte solution theory
所属学科
化工

电解质溶液体系中不仅存在溶剂分子和带电离子,还可能有未解离的电解质分子。因此在电解质溶液中分子间作用能比非电解质溶液中要复杂,主要包括离子间的静电能、离子-偶极能、离子-诱导偶极能、偶极-偶极能、四极矩和其他粒子作用能、色散能和排斥能等,其中静电能为长程作用能,其他为短程作用能。

在电解质溶液中对溶剂经常采用纯态为参考态,而对溶质则采用无限稀释为参考态。由于在电解质溶液中采用的浓度单位有摩尔分数物质的量浓度(体积摩尔浓度)和质量摩尔浓度三种,分别对应的活度系数以表示,

电解质的平均离子活度以表示:为单位的平均离子活度系数则为:

自从德拜-休克尔理论的电解质溶液理论发表以来,已有多种电解质溶液模型发表,如皮策理论、离子水化模型及各种局部组成模型。21世纪初,基于统计力学的积分方程理论、微扰理论、重整化群理论和计算机分子模拟在电解质溶液理论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电解质溶液与化学、化工、冶金、生物、环保以及地质等领域有密切关系。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