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学 . 化工 . 化学工程 . 化工热力学 . 溶液理论 . 非电解质溶液理论

非电解质溶液理论

/non-electrolyte solution theory/
条目作者陈健

陈健

最后更新 2023-07-15
浏览 173
最后更新 2023-07-15
浏览 173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针对不含电解质的液体体系的理论和方程。

英文名称
non-electrolyte solution theory
所属学科
化工

由于液体分子的紧密堆积,分子间相互作用以及分子体积都对液体中分子分布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所以溶液理论的建立,需根据不同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分子体积提出一个物理概念。非电解质溶液理论主要有:①斯凯洽德-希尔德布兰德模型,将液体组分的混合过程分解为纯组分液体蒸发成理想气体、理想气体混合过程、理想气体混合物冷凝成混合物等步骤,然后分别计算焓的变化,从而得到实际液体混合过程的超额焓变,考虑分子体积大小,并认为体系的超额熵变为零。该模型适合于含非极性和弱极性物质的体系的热力学计算。②马古利斯模型,从沃尔(Wohl)模型出发,只考虑了三粒子的相互作用,认为组分的体积相同,直接用组分的摩尔分数得到的溶液模型,适用于含极性分子的体系,特别是计算液-液分相体系的活度系数。③弗洛里-哈金斯理论,主要对于聚合物溶液,考虑液体组分大小对体系超额熵的影响,适用于聚合物分子和其单体分子,或者组分体系体积差别较大的液体体系。④局部组成浓度模型,体系内局部的组成分布受到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与体系整体的浓度不同,其中威尔逊模型考虑了局部组成浓度对体系超额熵的影响,非随机双液体模型考虑了局部组成浓度对体系超额焓的影响。而通用似化学模型考虑分子大小和形状对超额熵、局部组成浓度对超额焓的影响。局部组成浓度模型适用于含极性及缔合物质体系的计算。⑤基团贡献模型,将分子分为基团进行计算的活度系数模型。基团贡献解决了大量化学物质的模型参数过多的问题,计算精度也基本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