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狭义层面看,边界特指国界,是划分不同政治实体及其管辖的政治地理界限,包括陆地边界、水域边界及空中边界,是以国家主权为基础职能的概念。从广义层面看,既包括国界,还包括国家内部的行政边界,是有利于国家高效行政管理而存在的地理分界线,是微观地域的权限界线。
一个特殊的区位概念。即划分不同政治实体及其管辖的政治地理界限。
从狭义层面看,边界特指国界,是划分不同政治实体及其管辖的政治地理界限,包括陆地边界、水域边界及空中边界,是以国家主权为基础职能的概念。从广义层面看,既包括国界,还包括国家内部的行政边界,是有利于国家高效行政管理而存在的地理分界线,是微观地域的权限界线。
随着全球化的推动,国家、区域、国内各行政区文化、语言等的交流、发展,边界的概念和内涵日趋丰富,涉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但其国家领土主权仍是最基本的职能。纵观国内外研究,国家边界形成主要由国家长期历史进程中,根据相邻国家行政管辖范围及邻国之间相互默认而确定的历史边界;或是根据条约划定的条约边界;或是从原殖民地、附属领土界限、原国家国内行政管辖范围继承的边界,这三种形式形成国家边界。也有根据自然边界及人为边界进行划分,自然边界以两国之间的山脉、河流、湖泊、海峡等地貌特征划分;人为边界以政治力量、文化因素及两国间的经纬度等数理位置划分。
中国位于亚洲大陆东南部,是陆地边界最长和邻国最多的国家,陆地边界超过2.2万千米,同14个国家相邻。中国已同12个邻国划定相关边界,基本解决了90%的陆地边界问题,并取得部分阶段性成果。海上边界中国仅与越南北部湾就划界问题达成共识,并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关于两国在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协定》批准书,其余海上边界问题仍未解决。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全球范围内经济发展差距持续扩大、国家战略失衡、经济要素争夺、国内政局不稳、邻国双边关系紧张及边界历史遗留问题等导致邻国边界摩擦不断,但随着全球政治格局多极化发展及世界各国相关组织发挥积极作用,推进“和平与发展”主旋律,并获得大多数国家的支持,“和平与发展”符合大多数国家的根本利益。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跨边界的全球性、区域性合作日益密切,学术界“无国界”思潮涌现,有些学者认为国家边界正在消融,资本、信息、技术、人才等要素在不同国家自由流动,而边界的存在成为经济要素跨区域高效流动的阻碍,并对跨边界的社会、经济发展行为产生影响,该影响称为“边界效应”,边界效应成为全球学术界研究热点。同其他国家开展社会文化方面的交流,减弱“边界效应”,是中国推动区域一体化及对外贸易的基础,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关键。
从社会发展空间尺度看,区域边界受地方语言、文化差异影响,各行政区存在地方保护,阻碍经济、文化交流及空间一体化发展。边界问题涉及省域间一体化及城市群协同发展,行政区交界处旅游、文化、语言、经济、环境资源等的共同开发,是区域协同发展的趋势,边界区域发展成为国内的研究热点。区域发展,文化先行,文化边界成为阻碍区域交流、发展的关键,国际移民文化的融合,国内移民语言、文化的渗透,少数民族文化与当地文化交流与碰撞,边境地区跨境民族文化交流成为国家、边境稳定的基础,是国际贸易、边境贸易及区域贸易发展的重要方式,边界社会文化内涵的延伸丰富了边界研究的内容,也体现出边界在国家领土主权、社会、文化、语言的交流等社会领域及区域经济、贸易发展的作用。
新时期、新形势下,边界除国家主权职能外,其内涵、外延对社会经济发展及区域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全球化、次区域合作及省际一体化已成为边界外延、内涵的延伸,随着边界研究持续升温,从传统国家主权层面逐渐渗透到社会文化层面。全球范围内积极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和国际观,边界相关研究比过去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将不断推动经济全球化、国家间文化交流及国内区域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