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运输方式进入到融合交汇、统筹发展的阶段,铁路车站、汽车客运站、民航机场、港口客运站等单一对外方式客运枢纽逐渐从分散、独立向一体、融合发展,综合客运枢纽应运而生。综合客运枢纽由铁路车站、汽车客运站、民航机场、港口客运站及公共换乘区域(如换乘大厅、风雨廊、换乘通道)等有机衔接构成,促进了单一对外方式客运枢纽在同一空间或区域内集中布局、有效衔接,缩短了旅客在途时间和换乘时间。当旅客在机场和高铁站之间转换时,原本需要穿越半个城区,如今在综合客运枢纽内实现了航空与高铁的便捷转换;当旅客从铁路站出站后换乘公路班线时,之前需要先跨马路、再穿广场,极为不便,如今通过综合客运枢纽内换乘大厅、风雨廊、换乘通道实现了室内全天候无缝换乘。
按照客流规模,即年度旅客总发送量和对外运输方式旅客总发送量,综合客运枢纽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等级。二级及以上综合客运枢纽可称为大型综合客运枢纽。
按照不同功能属性及主导方,综合客运枢纽可以划分为航空主导型、水运主导型、铁路主导型、公路主导型四类。主导方是在综合客运枢纽形成过程中,受空域、水域、线位、净空、地质条件、土地资源等特定工程建设条件及建设标准限制,对其他交通运输方式起主要约束影响作用的某一种对外运输方式,如机场受空域、净空限制,港口客运站受水域、码头限制,选址自由度最差,其他方式需在机场、港口客运站位置确定的条件下进行配套才能形成综合客运枢纽;铁路车站受铁路线位、地质条件等限制,选址自由度次之。从中国综合客运枢纽发展情况看,铁路主导型综合客运枢纽数量最多,占90%以上;公路主导型综合客运枢纽主要依托公路客运站与城际铁路共同构建;水运主导型综合客运枢纽一般依托城市对外客运码头或大型邮轮母港建设形成;航空主导型综合客运枢纽多建在枢纽或干线机场。
见客运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