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40年代,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发现,在动态力学谱(或内耗)测量中除了α弛豫外,会在玻璃态出现较弱的弛豫过程。按照从高温到低温出现的顺序,用α、β、γ等希腊字母表示,其中α弛豫固定表示与玻璃转变相联系的弛豫过程,这种命名不考虑机理。当时认为β弛豫与高分子内部某些官能团运动有关。1970年左右G.P.约哈里和M.戈德斯坦在一系列刚性小分子玻璃中测量到明显的β弛豫,改变了这个认识。这说明β弛豫也可来自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另外,在金属玻璃中也发现了明显的β弛豫。所以认为存在类似于α弛豫,β弛豫的过程是玻璃态材料的普遍特征。2004年K. L.盖和M.巴鲁曾对多种有机物材料的β弛豫进行分类,将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引起的β弛豫称为约哈里-戈德斯坦β弛豫。研究表明,β弛豫与非晶态材料的多种物理性质有重要的联系,如力学性能、塑性变形能力、热稳定性等。
历史上非晶态物理中弛豫过程的命名是非常混乱的。曾将模式耦合理论预测的一个快弛豫过程称为β弛豫,与上文β弛豫没有明显联系,现将耦合理论的β弛豫称为笼子运动或快β弛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