弛豫的宏观表现可分为热力学弛豫(如焓弛豫)、动力学弛豫(如黏度弛豫)以及伴随的材料力学、磁学等性质的变化。与上述宏观性质相对应,其外在性质的变化来源于内在微观结构的改变,即结构弛豫。根据演变机理的不同,非晶材料的弛豫主要分为α弛豫和β弛豫。α弛豫对应非晶体系中程或长程尺度范围的协同结构重组运动,对应玻璃转变过程的发生。β弛豫则对应近程尺度范围内原子(或分子)的重排运动,可理解为非晶材料中结构松散区的原子局部运动。1970年,美国科学家G.P.约哈理的研究首次揭示了慢β弛豫对玻璃转变过程的潜在重要性。α弛豫和β弛豫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已经得到理论和实验证实:β弛豫是α弛豫的诱导和基础,β弛豫同样是非晶材料发生断裂的关键决定因素。
非晶材料作为一种亚稳态材料,即使在常温常压下,也可能会发生弛豫,因此对其弛豫问题的研究意义重大。通过改变热处理时间或温度,非晶材料发生弛豫,逐渐向更稳定的原子排列结构演变。这一过程可使金属玻璃的许多性质发生变化,如金属玻璃的稳定性及脆性,铁磁金属玻璃的饱和磁化强度和居里温度,金属玻璃的电阻率、比热、体积模量、杨氏模量等。对这些性质的要求决定了金属玻璃的热处理情况,而其本质就是金属玻璃的内在弛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