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学 . 园艺学 . 蔬菜学 . 蔬菜作物 . 蔬菜

黄瓜

/cucumber/
条目作者叶志彪

叶志彪

最后更新 2023-10-19
浏览 1183
最后更新 2023-10-19
浏览 1183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葫芦科甜瓜属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又称胡瓜。主要以果实供食用。

英文名称
cucumber
拉丁文名称
Cucumis sativus
又称
胡瓜
葫芦科
甜瓜属
所属学科
园艺学

黄瓜在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传入中国,经长期栽培,形成了华北生态型品种群;另由东南沿海传入的,形成了华南生态型品种群。它们又先后由中国传入朝鲜半岛、日本等地。中国是黄瓜的次生起源中心。黄瓜已成为世界各地普遍栽培的重要蔬菜

根系分布浅,再生能力较弱。茎蔓性,长可达3米以上,有分枝。叶掌状,大而薄,叶缘有细锯齿。花通常为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单生或簇生,一簇花可多至数十朵;雌花一般单生,子房下位,可单性结实。瓠果,长数厘米至70厘米以上。子房多为3心室。嫩果颜色由乳白至深绿,果面光滑或具白、褐或黑色的瘤刺。有的果实含葫芦素而味苦。种子扁平,长椭圆形,种皮浅黄色。千粒重32~40克。

图1 黄瓜的茎图1 黄瓜的茎

图2 黄瓜的叶和卷须图2 黄瓜的叶和卷须

图3 黄瓜的花图3 黄瓜的花

图4 黄瓜的种子图4 黄瓜的种子

根据黄瓜的分布区域及其生态学性状,可分为五种类型:①南亚型,分布于南亚各地。茎叶粗大,易分枝,果实大,单果重1~5千克,果短圆筒或长圆筒形,皮色浅,瘤稀,刺黑或白色。皮厚,味淡。喜湿热,严格要求短日照。②华南型,分布在中国长江以南及日本各地。茎叶较繁茂,耐湿、热,为短日性植物,果实较小,瘤稀,多黑刺。嫩果绿、绿白、黄白色,味淡;熟果黄褐色,有网纹。③华北型,分布于中国黄河流域以北及朝鲜、日本等地。植株生长势中等,喜土壤湿润、天气晴朗的自然条件,对日照长短的反应不敏感。嫩果棍棒状,绿色,瘤密,多白刺;熟果黄白色,无网纹。④欧美型,分布于欧洲及北美洲各地。茎叶繁茂,果实圆筒形,中等大小,瘤稀,白刺,味清淡,熟果浅黄或黄褐色,有东欧、北欧、北美等品种群。欧美温室黄瓜分布于英国、荷兰。茎叶繁茂,耐低温弱光,果面光滑,浅绿色,果实长。⑤小型黄瓜,分布于亚洲及欧美各地。植株较矮小,分枝性强。多花多果。

图5 华南型黄瓜图5 华南型黄瓜

图6 华北型黄瓜图6 华北型黄瓜

黄瓜喜温暖,不耐寒冷。生育适温为10~32℃。一般白天25~32℃,夜间15~18℃生长最好。最适宜地温为20~25℃,最低为15℃左右。最适宜的昼夜温差为10~15℃。高温35℃光合作用不良,45℃出现高温障碍,低温-2~0℃冻死,如果是低温炼苗可承受3℃的低温。黄瓜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其光饱和点为5.5万勒克斯,光补偿点为1500勒克斯,多数品种在8~11小时的短日照条件下生长良好。黄瓜产量高,需水量大。适宜土壤湿度为60%~90%,幼苗期水分不宜过多,土壤湿度60%~70%,结果期必须供给充足的水分,土壤湿度80%~90%。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60%~90%,空气相对湿度过大很容易发病,造成减产。黄瓜喜湿而不耐涝、喜肥而不耐肥,宜选择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土壤。适于在pH5.5~7.2的土壤种植,但以pH6.5最宜。

黄瓜可四季栽培。多育苗移栽,支架栽培。生长期长,需肥量大,以基肥为主,在生长期间多次追肥。采收分次进行。嫩果一般在雌花开放后7~15天采收。每隔1~2天采收一次。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疫病、角斑病和炭疽病。主要害虫有棉蚜、红蜘蛛、烟粉虱、黄守瓜和种蝇。

图7 黄瓜温室吊蔓栽培图7 黄瓜温室吊蔓栽培

嫩果多作蔬菜食用,可生食,也有老熟瓜炖肉汤用。果肉中每100克鲜重含维生素C约14毫克。所含蛋白酶有助于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果实可酸渍或酱渍。酱黄瓜是中国特有的传统佐餐佳品。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