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学派源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两位学者,一位是H.英尼斯(Harold Innis),另一位是M.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英尼斯原为经济史学家,因对媒介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浓厚兴趣,而成为该学派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有《帝国与传播》(1950)、《媒介的偏向》(1951)。麦克卢汉原为文学批评家,受英尼斯的启发和影响,提出了“媒介即讯息”“地球村”“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等观点,其代表作有《谷登堡星汉璀璨:印刷文明的诞生》(1962)、《理解媒介》(1964)等。麦克卢汉于20世纪60年代声名鹊起,并带动了传播学界对英尼斯的关注,确立了该学派的地位。随着麦克卢汉的逝世,该学派于80年代后曾一度沉寂,但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互联网的兴起而重新受到青睐,对国际传播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学派的最大特色在于,在传播过程的诸个要素和环节中,集中考察了历来被严重忽视的媒介领域,强调了媒介(形态变化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尽管不乏诸如“技术决定论”的批评,但总的来说,瑕不掩瑜,其杰出的贡献就在于,开辟了一片被称为“媒介研究”或“媒介理论”的广阔空间,在传播技术迅猛发展、媒介形态急剧变化的当下,尤具启迪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