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四川长寿,卒于北京。早年曾在峨眉、青城二山生活了18个月,随僧道习武,并长期保持联系。12岁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1920年北上谋生。先后任胡景翼军中记室、《大公报》校对、天津警备总司令秘书、天津电话局局长秘书,为尚小云编写剧本。1929年受聘入川,任富绅家庭教师,次年复归津门。曲折的人生经历,博览群书、浪迹天涯、旅食四方的生活,为他后来从事武侠小说创作打下了厚实的基础。他的笔名还珠楼主,取唐代诗人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诗意。有社会小说《轮蹄》自述奔波经历、少年时代与文珠的苦涩恋情。成名作《蜀山剑侠传》1932年开始在天津《天风报》连载,至1948年9月出版第50集。日寇侵占华北以后,曾因拒绝出任伪职入狱。1961年2月21日,逝世于北京。
一生共撰小说40部,251集(册),近1700万字。其中,武侠小说共36部。除《蜀山剑侠传》外,尚有《峨眉七矮·蜀山剑侠后传》《青城十九侠》《天山飞侠》《蛮荒侠隐》《边塞英雄谱》《云海争奇记》《柳湖侠隐》等。继承神魔小说传统,善于运用神话手法创建超现实的象征结构,代表了民国武侠荒诞怪异一派,对后世武侠作家影响巨大。以《蜀山剑侠传》为中心的出世仙侠类创作,述正邪两派善恶之争,融神话、志怪、剑仙、武侠于一体,交织神话幻想、人间社会、风俗民情、自然胜景、哲理诗情,举凡道、释、儒,经史子集,医卜星象,天文地理,诗词书画,无不与武侠的表现融会贯通,文笔华美,想象恢宏奇诡。由于连载时间长,卷帙过巨,也存在着情节前紧后松、文字繁冗重复之弊。
1949年以后,创作重点转到京剧。为上海天蟾京剧团创作、改编了《雪斗》《白蛇传》《岳飞传》等剧本;1952~1953年任总政治部文化部京剧团编导,与同事一道改编整理了《秋江》《打渔杀家》《抗金兵》《霍小玉》《李岩之死》等剧目。此外,还著有历史小说《剧孟》《游侠郭解》《杜甫》,传奇小说《十五贯》。1998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联合出版《还珠楼主小说全集》,计4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