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学 . 戏剧学 . 外国戏剧 . 阿拉伯戏剧 . 人物

马龙·奈喀什

/Maroun an-Naqqash/
条目作者薛庆国任宏智
条目作者薛庆国

薛庆国

任宏智

任宏智

最后更新 2023-04-05
浏览 136
最后更新 2023-04-05
浏览 136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1817~1855)       

  黎巴嫩剧作家、演员。

英文名称
Maroun an-Naqqash
原语种名称
مارون النقاش
国籍
黎巴嫩
出生日期
1817
去世日期
1855
出生地点
赛达市
去世地点
贝鲁特

生于赛达市[注],卒于贝鲁特。马龙·奈喀什年少时即求知若渴,除了熟谙阿拉伯语诵读、研读阿拉伯语词法学、语义学、韵律学外,还学习土耳其语、波斯语、意大利语等多门外语。年轻时在贝鲁特海关担任文员,之后辞职经商。

1846年,奈喀什前往意大利,在意大利生活多年,其间经常观看意大利传统戏剧,并产生浓厚兴趣。回国后,他和兄弟等人组建家庭剧团,将莫里哀的《吝啬鬼》改编成同名剧作,1848年在贝鲁特首次上演,产生很大影响。演出的成功,促使他集资在寓所附近兴建了一座剧场。1850年,他根据阿拉伯民间故事巨著《一千零一夜》改编的《傻瓜艾布·哈桑》一剧上演,也受到观众好评。他的最后一部剧作是根据莫里哀作品《吝啬鬼》改编的阿拉伯歌剧《嫉妒者》。

奈喀什的剧作多与音乐、舞蹈结合。为了增强观众的艺术感受,他在剧中穿插独唱、合诵和颇具东方气息的乐器演奏。他的剧作妙趣横生,人物设计巧妙形象,通过诙谐荒诞的手法,揭示社会的弊端和人类的缺点,竭力倡导实行社会改革。在语言风格上,奈喀什的剧作中标准语与方言穿插,诗歌与散文并糅,外来语与母语互融。剧中人物间对话散韵结合,错落有致,节奏明快流畅。奈喀什从西方引进了新的思想和观念,同时将西方戏剧的表现手法引入阿拉伯艺术舞台。他的戏剧新颖独特,雅俗共赏。然而当时的社会并未完全接受这一崭新的艺术形式。1855年奈喀什去世后,他建造的剧场被改造为教堂。奈喀什被认为是黎巴嫩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的戏剧先驱,享有“阿拉伯戏剧之父”之称。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