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犹太启蒙思想家M.门德尔松是改革运动的先驱。门德尔松认为,犹太教的教义源于人的理性,因而具有普适主义特征;新时期的犹太人面临融入欧洲主流社会和保持传统犹太教的双重任务。法国大革命后,犹太人在法国被赋予了公民权,其他一些欧洲国家也先后效法。犹太人称公民地位的获得为政治上的“解放”。此时,面临现代伦理、政治、经济与社会制度和基督教挑战的犹太人开始分化,犹太教也在19世纪后的半个世纪里逐渐分裂为不同的教派,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改革派。
改革派肇始于19世纪初的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盛行于北美和德国之外的欧洲国家。改革派在宗教观上认为犹太教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也在历史中变化自己的形态。改革派犹太教在接受“上帝、托拉、以色列人”为基本信仰的同时,融入自由、民主、平等、公正、人权等现代价值观。在宗教仪礼上,改革派放弃了希伯来语祈祷,取而代之以所在国的语言;在圣堂礼拜时,改革派废弃男女分区而坐的旧习,改为混合座席;有的圣堂还在礼拜过程中使用管风琴伴奏。改革派曾经废弃了割礼、犹太饮食法和其他陈旧的礼俗,对安息日和其他圣日、节日也做了变动。改革派在早期比较激进,对传统和民族性的犹太教破除甚多,20世纪中叶以后,一些曾经放弃的礼俗得到恢复,有回归传统和犹太民族性的趋势。改革派犹太教自1972年起任命女拉比。改革派在德国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盖革,在美国则有I.M.怀斯等。改革派现仍是犹太教中信众最多的派别,约占600万美国犹太人中的38%。在以色列,明确宣称自己是改革派的人不多,但以色列犹太人的40%左右是世俗犹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