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食植作用仅限于通过食草动物口器对自养生物的取食行为。而以活植物为生的真菌、细菌和原生生物通常被称为植物病原体,以死亡的植物残体为生的真菌和微生物则被称为腐生生物。食植作用包括动物咀嚼叶片、吸食汁液、摄食种子、引发虫瘿及潜入植物组织内等。可造成温带森林叶片面积损失3%至17%,或可移除陆域植物18%的生物量,以及水域中15%的生物量。食植作用通常对植物有重大影响,会造成植物体的直接受损,减缓生长和繁殖。而在食植动物爆发时,叶片的丧失率很高,甚至可能导致植物死亡。食植作用有时也会改变植物和其他食草动物、共生生物及病原体间的关系。
首页
[{"ID":42422,"Name":"理学"},{"ID":78604,"Name":"生态学"},{"ID":113207,"Name":"生态系统生态学"},{"ID":113228,"Name":"生态系统组成"},{"ID":113237,"Name":"消费者"},{"ID":113239,"Name":"食植作用"}]
. 理学 . 生态学 . 生态系统生态学 . 生态系统组成 . 消费者 . 食植作用食植作用
/herbivory/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148次
生物体主要以自养生物(如植物、藻类和光合细菌)为食的消费形式。又称食草作用。
- 英文名称
- herbivory
- 又称
- 食草作用
- 所属学科
- 生态学
扩展阅读
- 孙儒泳,李博,诸葛阳,等.普通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 BEGON M, TOWNSEND C R, HARPER J L.Ecology: from individuals to ecosystems.Malden:Blackwell Publishing,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