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滦县人。1925年从国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后,曾任北平师范学校校长,天津法商学院、中国大学教授。1938年赴延安,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马列学院编辑委员、中央党校研究员。
1943年,执笔创作新编历史平剧《逼上梁山》初稿。《逼上梁山》取材于《水浒传》中林冲的故事,但注重艺术为现实的政治需要服务,赋予了林冲和高俅之间的矛盾以新的政治内容:林冲主张抗敌御辱,高俅则是妥协投降派,并增加了群众场面,人物多,场次多(27场)。和齐燕铭一起执导。在表演形式上,突破了传统京剧行当的限制,不拘程式,正面人物不画脸谱;吸收了许多西方现代戏剧的成分,注意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心理。舞台布景方面,既有创新,也考虑到了便于演出。在延安演出时只使用天幕和侧幕,“山神庙”一场使用了“飞雪”,增强了剧作的表现力。毛泽东观看演出之后,写信说:“从此旧剧开了新生面”,“是旧剧革命的划时期的开端”,希望能“蔚成风气”并推向全国去,并在解放区掀起了改革京剧的热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绍萱担任《新戏曲》编委,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副局长、艺术局副局长,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等。著有《中国戏曲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