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采用的是惰性气体,其中氙、氦、氩最为常用。使用中要求惰性气体的纯度很高,否则光输出会明显降低,因为杂质的猝灭效应很强。
由于惰性气体的闪烁发光波长范围在紫外区,氦的发光峰位约78纳米、氩的发光峰位约128纳米、氙的发光峰位约178纳米,这些闪烁发光很难和目前的光电转换器件匹配,如光电倍增管光谱响应范围在300~600纳米,硅光电倍增器测量的波长范围是300~900纳米,量子效率峰值在400~500纳米,为了改善发射光谱以有利于光电转换器件的测量,通常在闪烁气体中掺光谱移波剂,如在氦中掺氮,在氩中掺CF4。
发光衰减时间和气体压力有复杂关系,在几十千帕到几兆帕气压范围内,随气压升高,衰减时间减少,发光衰减时间在几纳秒到几十纳秒,总的来说气体闪烁体属于衰减时间短、时间响应快的一类闪烁体。相对于固体和液体闪烁体,最大的特点是发光线性好,即在很大的能量范围内(从低能到几吉电子伏能量段),闪烁光强度与粒子能量沉积呈线性关系。对质子等重带电粒子响应灵敏度高,而对γ射线响应灵敏度很低,因而在强脉冲中子/γ混合辐射场测量中具有良好的中子/γ分辨能力。可以通过气压调节来控制阻止本例,并且由于密度比固体或液体闪烁体低3~4个数量级,同样能量差的粒子束的径迹长度在气体中区分明显,便于实现精细的能量分辨。此外还具有制备简单、性能可靠、价格便宜、易于大量获得、使用方便、扩展性强并能形成各种形状等特点,通常应用在粒子甄别、基于径迹的中子或质子测量、要求高中子/γ分辨能力的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