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学 . 世界历史 . 〔北美洲历史〕 . 美国历史

美国奴隶制

/Slavery in the United States/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377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377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在美国历史上长期持续的人身奴役制度,受奴役的对象主要来自非洲的强制移民及其后代。

英文名称
Slavery in the United States
实行地区
美国
所属学科
世界历史

在英属北美殖民地时代初期,奴隶制就被移植到了北美,为新兴的种植园经济提供劳动力。1619年,荷兰商人将从西班牙奴隶船上劫来的19名非洲人,带到了弗吉尼亚的港口詹姆斯敦。按照西班牙人的习俗,这些人在离开非洲之前就已经受洗,作为基督徒的他们与白人契约工受到的待遇相似,工作一定年限之后即可成为自由人。

北美种植园经济对于劳动力有着长期强烈的需求,这种需求不但使大量非洲人被贩卖到了北美,还使他们最终陷入了沦为奴隶的境地。北美种植园的劳动环境相对恶劣,对于试图改善自身经济处境的白人契约工而言吸引力有限,可以大批供应非洲劳动力的大西洋奴隶贸易,由此成为满足北美劳动力需求的主要渠道。非洲裔人口随之大规模地出现在北美。非洲移民及其后裔是逐渐陷入奴隶地位的。1640年,弗吉尼亚一名非洲裔契约奴逃跑被抓,法院判处他终身为奴隶,然而,跟他一起逃跑的另外两名白人契约工,仅被判处延长1年的劳役时间,外加为弗吉尼亚殖民地服务3年。欧洲裔和非洲裔人口的法律地位由此开始出现重大区别。之后的数十年间,北美各殖民地纷纷通过法案正式确立了奴隶制。大量的非洲裔人口和本土印第安人,变成了附属于他人并受其奴役的“财产”。1750年以后,印第安人奴隶贸易被禁止,非洲人奴隶贸易继续存在。

北美独立之前,英属北美殖民地各地都存在奴隶制,只是使用场景有所不同。在北方,奴隶主要充当家内仆役、工匠、手艺人,他们大多居住在城市里。有的奴隶也在一些农场充当农业工人,但数量相对较少。在南方,多数奴隶在种植园种植烟草、靛蓝、大米等经济作物。18世纪后半叶,随着北美人口的大幅增长,以及南方烟草种植业的衰退,奴隶制在经济上的重要性骤减,因而呈现出渐趋消亡的态势。

改变奴隶制消亡进程的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英国棉纺织业的革命,造成了对棉花的大量需求。二是1794年E.惠特尼发明的轧棉机,使奴隶剥离棉籽的效率提高了50倍,也使奴隶劳动再次变得有利可图。伴随着轧棉机的迅速推广,美国奴隶的数量从1790年的近70万左右,增长到1860年的近400万。因为棉花种植园的繁荣,奴隶制在北方消亡的同时,却在南方兴盛了起来,造成了北方和南方之间的严重冲突。

冲突出现在了道德、经济、政治等多个层面。在北方的废奴主义者们看来,奴隶制违反了《独立宣言》所肯定的、上帝赋予世人的、不可剥夺的生命权和自由权,奴隶制在宗教上、道德上和法律上都存在问题。南方也有人为奴隶制辩护,但为奴隶制这种有违道德准则和基督教教义的制度辩护非常困难,他们在北方高涨的废奴主义面前只能节节败退。北方与南方还在争夺西部土地的问题上存在着冲突。北方的工商业经济和南方的种植园经济,都趋向于不断向空旷的西部土地扩张,以保障和拓展自己的利益。

美国奴隶贸易美国奴隶贸易

奴隶制在政治方面引起的冲突更为直接,对奴隶制在美国的命运更具决定性。19世纪上半叶,奴隶制迅速兴盛的同时,它的存在也越来越艰难。南方一直利用自身在联邦政府中的优势,维护作为南方基础的奴隶制,进而维持南方原有秩序的存续。不过,到了19世纪中叶,随着北方工商业经济的突飞猛进,以及北方在西部扩张中的发展,南方最终失去了这种影响力。后来,在明确反对奴隶制扩张的A.林肯(1861~1865年在任)当选总统之后,一些蓄奴州为了继续维持奴隶制,在1861年宣布退出联邦。一场因奴隶制而起的内战继而爆发。不过,也正是在这场战争的推动之下,1865年出台了《联邦宪法第13条修正案》,奴隶制和强制劳役被全面废除。

约1862年,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博福特,一大群奴隶站在史密斯种植园的一栋建筑物前约1862年,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博福特,一大群奴隶站在史密斯种植园的一栋建筑物前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