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旌德人。出身于仕宦家庭,天资聪慧。1904年受聘为天津《大公报》编辑;同年北洋女子公学成立后,兼任总教习与国语教习。1912年被袁世凯聘为总统府秘书。1914年加入南社。1915年筹安会成立后辞去秘书一职,南下上海经商。1920年赴美游学,入哥伦比亚大学。1922年由加拿大回国,寓居上海。1926年再次游历欧美。1930年皈依佛门,研究佛典,弘扬佛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国。1943年1月24日卒于香港。
工于诗文,善丹青,能治印,娴音律,词尤享盛誉。词取法北宋,清淑端丽,委婉而讽,多感时伤事之作。自言其词,“虽绮语仍存,亦蕴微旨;丽情所托,大抵寓言,写重瀛花月、故国沧桑之感”(《晓珠词》)。作词主张推陈出新、情性真切。青年时期受时代新思潮和诗界革命的影响,词作中充满女权与革命新声,如〔满江红〕《感怀》“问何人,女权高唱,若安达克?”直接将“女权”二字写入词中,全词洋溢着女权必兴的豪迈之情。又如〔法曲献仙音〕《题虚白女士看剑引杯图》表现了强烈的现代女性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词意直率,充满激昂超迈的气概,被樊增祥评为“是荆十三娘一辈人语”。词作如沈轶刘所言“无脂粉气而能抗高格”,在当时文坛上出现了“到处咸推吕碧城”(缪素筠)的局面。
创作大量海外新词,开晚清词坛风气之先。如旅居瑞士所作〔玲珑玉〕《阿尔伯士雪山,游者多乘雪橇,飞越高山,其疾如风,雅戏也》一词,将国外的滑雪运动写入词中,细腻地描写出滑雪者的英姿,或翩如飞鸿,或矫如惊龙。其写域外风情,善于将异国情调融以古典的文化传统,如〔念奴娇〕《游白琅克Mont Blanc冰山》,利用中国神话传说来描绘瑞士白琅克(今译勃朗特)冰山的神奇壮美,辞藻锤炼典雅,在兼收西方文明时,又能固守文学的古典气息和词体的美感特质。钱仲联评价其词“俱前无古人奇作”,当指此类“花草风流,彩笔调和两半球”的词作。沈轶刘赞其“陆离炫幻,具炳天烛地之观”,“其词积中驭西,膏润滂沛”。这些词作表现了海外的广阔生活,展现富有特色的异国风光,拓宽了词的表现领域,在近代词坛具有开拓之功。
中后期词作多出世之想,“播梵音于乐苑”,如“证仙经旧说,缥缈三山,问是耶非?”(《忆旧游》),“从教修到不还天,回睇人间犹有泪”(《玉楼春》),“便作飞仙应感旧,五云深处犹回首”(《蝶恋花》)等词句,抒发了静参禅谛、忘却尘缘的弃世之音。钱仲联《近百年词坛点将录》将其点为“地阴星母大虫顾大嫂”,并誉为“近代女词人第一”。
著有《信芳词》《晓珠词》《文史纲要》等。另有五卷本《吕碧城集》:卷一文,卷二诗,卷三词,卷四为《海外新词》,卷五为《欧美漫游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