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胶束体系有助于其催化能力的加强和专一性的提高。由于胶束具有疏水性环境,因此胶束不仅可以模拟酶的疏水微环境效应和静电相互作用,还能使反应底物在胶束中富集,使反应基团处在胶束的疏水微环境中。还可以与其他模拟酶相结合,例如将金属模拟酶与胶束相结合,产生了新的水解酶模型——金属胶束,金属胶束中的金属离子可以催化酯的水解,同时胶束自身的性质还可以稳定金属配合物和反应底物,促进水解反应的进行。胶束催化酯的水解反应主要是在胶束的吸附层中发生的。在临界胶束浓度(CMC)以上,在疏水相互作用力的推动下,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水溶液中发生自聚集,形成以非极性碳氢链为核,亲水的离子头(或极性头)为壳的胶束,胶束核内是非极性的微环境,外壳的极性头则处于被水溶剂化的状态,胶束外部是连续相的水介质,因此胶束体系是由极性区、弱极性区、非极性区等不同极性性质的区域所组成的体系。非极性区可以增溶非水溶性有机化合物,而弱极性区则提供了水溶性试剂与有机化合物进行反应的良好场所,在油/水两相界面扩大效应,反应物局部浓集效应,底物与胶束壳层离子头间静电作用等效应的作用下,油/水两相间的有机反应被大大加速。
研究表明,胶束能够通过局部浓度效应、笼效应、微黏度效应、静电效应和极性效应来影响化学反应。胶束作为模拟酶具有一些优点,例如具有比其他模拟酶更大的柔韧性,使其能更好发挥模拟酶的诱导结合作用;会促进底物与催化基团间的定向排列,提高协同催化与邻近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