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罗马尼亚。出生于一个犹太裔家庭。3岁时移民英国,在曼彻斯特接受小学、中学教育。1899年,进入曼彻斯特维多利亚大学,学习古典文学专业。本科毕业后,进入该校教育系攻读硕士学位。1906年,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和教师资格证书。1908年,在M.E.萨德勒(Michael Ernest Sadler)的影响下,到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攻读比较与国际教育专业博士课程,1910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德国小学教师的培训》(The Traning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Germany)。1911~1913年,协助美国教育家P.孟禄(Paul Monroe)完成了5卷本的《教育百科全书》(Cyclopedia of Education)。从1913年起以后的40年,长期任职于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被授予名誉教授称号。1924~1944年,担任《教育年鉴》(Educational Yearbook)的编辑。
康德尔精通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荷兰语、挪威语等9门外语,主要著作有《比较教育》(Comparative Education,1933)、《国际合作:国内和国际》(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1944)、《教育的新时代:比较研究》(The New Era in Education,1955)等。他认为,比较教育的研究目的包括描述各国教育发展的事实,发展教育思想;分析教育制度的独特性质,发现隐藏的因素和力量;借鉴他国的经验,改善本国乃至全世界的教育。比较教育的研究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主要取决于研究目的。在方法论上,他建构了因素分析框架,认为决定国家教育制度的因素包括民族主义、民族性以及其他具体的因素和力量。康德尔以英国、法国、美国和苏联为对象,主要从教育的管理和组织、儿童教育、青少年教育、师资培训4个方面,探讨了民主主义国家和极权主义国家的教育制度,并分析了4个国家教育制度面临的问题和教育发展前景,倡导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促进国际主义精神在世界范围的发展。
康德尔是比较教育因素分析时代的集大成者。他是第一个系统论述比较教育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学者,对比较教育学科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