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学 . 地理学 . 自然地理学 . 湖泊学 . 湖泊

湖泊

/lake/
条目作者张奇谭志强
条目作者张奇

张奇

谭志强

谭志强

最后更新 2024-09-05
浏览 930
最后更新 2024-09-05
浏览 930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在内、外力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低洼盆地,积水成湖。由湖盆、湖水、水中所含物质(矿物质、溶解质、有机质,以及水生生物等)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

英文名称
lake
所属学科
地理学

湖泊是陆地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自然界的水循环,湖水的来源有大气降水、地面径流、地下水,有的则来自冰雪融水;湖水的消耗主要是蒸发、渗漏、外流和开发利用。因地区和方言的不同,中国对湖泊还有不同的称谓,常见的有湖(太湖)、池(滇池)、荡(元荡)、漾(长漾)、泡(月亮泡)、海(洱海)、错(纳木错)、淀(白洋淀)、潭(日月潭)、泊(罗布泊)、塘(大苇塘)等。水库属于人工湖的范畴。

湖泊分类多种多样。①按湖泊成因可分为构造湖、火山口湖、冰川湖、堰塞湖、喀斯特湖、风成湖、河成湖、海成湖和人工湖(水库)等。②依据湖水含盐量或矿化度的多少可分为淡水湖(湖水矿化度小于或等于1克/升),微(半)咸水湖(湖水矿化度为1~35克/升),咸水湖(湖水矿化度为1~50克/升),盐湖或卤水湖(湖水矿化度大于或等于50克/升),干盐湖(没有湖表卤水,而有湖表盐类沉积的湖泊,湖表往往形成坚硬的盐壳),砂下湖(湖表面被砂或黏土粉砂覆盖的盐湖)。③按照湖水与径流的关系分为内陆湖和外流湖。④按照湖水来源分为海迹湖和陆面湖。⑤按湖水温度分为热带湖、温带湖和极地湖。⑥以湖水存在的时间久暂,湖泊可分为间歇湖和常年湖。⑦按湖水中的营养物质分为富营养湖、中营养湖和贫营养湖。

世界各大陆均有湖泊分布,空间分布不均,比较集中的地区有中国、美国北部、加拿大、芬兰和瑞典等。中国湖泊众多,全国现有大于1平方千米的天然湖泊2670个,总面积为80664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0.84%。由于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区域分异明显,中国的湖泊特征呈现出显著的区域性差异。根据自然环境的差异、湖泊资源开发利用和湖泊环境整治的区域特色,将中国湖泊划分为东部平原地区、蒙新高原地区、云贵高原地区、青藏高原地区和东北平原地区与山区5个自然分区。①东部平原地区。湖泊主要指分布于长江及淮河中下游、黄河及海河下游和大运河沿岸的大小湖泊,面积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561个,合计面积18839平方千米,其中面积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108个,合计面积17450平方千米;中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和巢湖位于本区,是中国湖泊分布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②蒙新高原地区。湖泊面积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549个,合计面积10933平方千米,其中面积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71个,合计面积9694平方千米。③云贵高原地区。湖泊面积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63个,合计面积1172平方千米,面积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12个,合计面积1062平方千米。④青藏高原地区。地球上海拔最高、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高原湖群区,也是中国湖泊分布密度最大的湖群区之一;面积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1196个,合计面积46118平方千米,面积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401个,合计面积43746平方千米。⑤东北平原地区与山区。湖泊面积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301个,合计面积3602平方千米,面积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38个,合计面积2869平方千米。

赋存在湖泊自然综合体内各类资源的总称,涵盖水资源、生物资源、滩地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和环境资源等诸多类型。①湖泊能调节河川径流、防洪减灾、提高环境质量;湖水可用于灌溉、航运、发电、提供工农业生产,以及饮用水源。②湖泊盛产鱼、虾、蟹、贝,生产莲、藕、菱、芡和芦苇等,是水产和轻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同时湖泊生物在维持湖泊生态系统平衡、作为基因库保存遗传物质种类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③湖泊滩地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地势平坦,灌溉便利,是一种良好的土地资源。④众多盐湖赋存丰富的石盐、天然碱、芒硝等盐类资源,以及硼、锂、钾等贵重和稀有矿产资源。⑤湖泊风光旖旎,景色宜人,旅游资源丰富。⑥湖泊能调节气候、改善湖区的生态环境,因而又具有环境资源特质。

湖泊一旦形成,就受到外部自然因素和内部各种过程的持续作用而不断演变,最终走向消亡。入湖河流携带的泥沙和生物残骸年复一年在湖内沉积,岸坡逐渐平缓,水域不断缩小,湖盆逐渐淤浅,使深水植物逐渐演化为浅水植物,沿岸的植物逐渐向湖心发展,伴随着泥沙和水中生物的死亡和堆积,湖泊会转变为沼泽,最终演变为陆地。由于地壳升降运动,气候变迁,人类活动和形成湖泊的其他因素的变化,湖泊会经历缩小和扩大的反复过程。不同湖泊,演变过程也有所不同。干燥气候条件下的内陆湖由于气候变异,冰雪融水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等,补给水量不足以补偿蒸发损耗,往往引起湖面萎缩干涸。盐类物质在湖盆内积聚浓缩,湖水日益盐化,淡水湖演化为咸水湖。若水量继续蒸发减少,最终可转化为干盐湖。不论湖泊的自然演变通过哪种方式,结果终将消亡。

同一湖泊中赋存的水资源、生物资源、滩地资源等彼此互为条件、相互影响和制约,因此对于任何一种资源类型的开发利用都会对湖泊其他资源和环境产生影响。湖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有:①不合理围垦湖泊导致自然湖滩消失,湖泊自净能力、调蓄能力下降。②湖区农业用水、渔业养殖、饮用水供应、航运等湖泊生态服务功能存在相互矛盾的地方,需要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③酷渔滥捕、放牧、割草等人类活动,使湖泊生物种类减少,生物多样性受到干扰破坏。④湖泊污染与富营养化严重,导致湖泊水质下降、富营养化和水华暴发。⑤干旱地区内陆湖泊面临着气候变化带来的湖泊湖面萎缩,矿化度升高和湖泊调蓄能力减少。⑥暖湿化气候背景下青藏高原湖泊快速扩张,冰湖溃决风险增加。⑦一些盐湖矿产资源开采,生产无序,综合利用程度低,矿床和湖区环境受到破坏。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