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塑造作用和形成的位置可分为三种:冰斗湖、冰蚀洼地湖(侵蚀成因)和冰川堰塞湖(堆积成因)。
首页
[{"ID":42422,"Name":"理学"},{"ID":76089,"Name":"地理学"},{"ID":208462,"Name":"自然地理学"},{"ID":208553,"Name":"湖泊学"},{"ID":209570,"Name":"古湖泊学"},{"ID":210011,"Name":"冰川湖"}]
. 理学 . 地理学 . 自然地理学 . 湖泊学 . 古湖泊学 . 冰川湖冰川湖
/glacial lake/
最后更新 2023-01-12
浏览 275次
冰川挖蚀作用形成的洼坑和冰碛物堵塞冰川槽谷积水而形成的湖。
- 英文名称
- glacial lake
- 所属学科
- 地理学
从天空降落的雪和从山坡上滑下的雪,容易在冰雪平衡线附近地形低洼的地方聚集起来,聚积在洼地里的雪,经过一系列过程变成浅蓝色的冰川冰。巨厚的冰川冰在本身压力和重力的联合作用下发生塑性流动,同时对积雪洼地及其边缘有巨大的刨蚀作用,原来的积雪洼地逐渐被侵蚀成呈围椅状、底平、下凹的岩盆形态,三面是陡峻的岩壁,向下坡的一面有一个开口,开口处常有一个高起的反向岩坎,这种地形叫作冰斗。冰斗大多发育在雪线附近的高程上。当冰川消失之后,这样的古冰斗就会积水形成冰斗湖。
冰川越过冰斗出口,蜿蜒而下向山谷低处流动,形成冰川谷和长短不一的冰舌。冰川流动时,在重力作用下,冰川对山谷的侧面和底部存在多种侵蚀方式,主要通过拔蚀作用和磨蚀作用这两种对山谷基岩的机械侵蚀作用,并形成冰蚀洼地,使得从粒径细小的黏粒到体积巨大、重量过万吨的漂砾经过冰川底部(称底碛)、内部(称内碛)和表面(称表碛)向下输送,并在冰川两侧和末端停积,分别称为侧碛垄和终碛垄。当冰川后退时,冰蚀洼地积水可形成冰蚀洼地湖,例如中国四川勒西措和西藏拉姆拉错。
古冰川切割出的冰川谷,如果受各种原因被堰塞——例如塌方、滑坡,或者冰川自身携带的碎屑形成侧碛垄和终碛垄,阻塞冰川融水而形成的湖泊称为冰川堰塞湖。例如著名的西藏昌都然乌湖和林芝巴松错就是由于塌方和滑坡阻塞冰川谷而形成;新疆喀纳斯湖则是由终碛垄堰塞河谷而形成。
扩展阅读
- 沈吉,薛滨,吴敬禄,等.湖泊沉积与环境演化.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 王苏民,窦鸿身.中国湖泊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 施雅风,赵井东,王杰.中国第四纪冰川新论.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