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少数民族文学 .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 达斡尔族文学

达斡尔族文学

/Daur literature/
条目作者吴刚

吴刚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247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247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中国达斡尔族民众创作的民间口头文学和作家文学。

英文名称
Daur literature
所属学科
中国文学
流布范围
中国

达斡尔族有131992人(2010),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以及新疆等地。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无文字。少数人学习过蒙、满、维、哈等文字,多数人用汉文。

达斡尔族民间文学有散韵两类,散文体有神话、传说、故事;韵文体有民歌、英雄史诗、乌钦(叙事诗)、祝赞词、谚语和谜语。

神话有诸神起源神话、创世神话、人类起源神话等。诸神起源神话有白那查(山神)神话《图瓦沁脱险》,哈拉、莫昆的“霍卓日·巴日肯”神话。创世神话有《天为什么下雨降雪》。人类起源神话有《大洪水的故事》《莫日根和代尼乌音》(神猎手和仙女)。

民间传说有历史传说、人物传说、地方风物传说、萨满传说等。如《萨吉哈勒迪汗》《都将军斩黄带子》《萨将军的传说》《大马哈鱼游到库玛尔河》《凯阔山为什么出不了金子》《风刮卜奎的传说》《黄马和花狗还乡》《哈日·巴日肯的传说》等。

民间故事有英雄故事、生活故事、笑话故事、儿童故事、动物故事等。英雄故事歌颂了勇士们奋勇杀敌、为民除害的功绩,如《库楚尼莫日根》《洪都尔迪莫日根》《珠贵莫日根》《德莫日根和齐尼花哈托》《哲尔迪莫日根》等。生活故事有《智娶公主的青年猎人》《玛索金》《尾巴小子》等。笑话故事有《伊玛迪》《黑棒子和红棒子》《爱吹牛的皇帝》等。儿童故事有《谁有本事》《去杀莽盖》等。动物故事有《鲫鱼汗和泥鳅军师》《群蜂斗败公野猪》等。

民歌,达斡尔语布特哈方言称为“道”(Dao)。可分为劳动歌、生活歌、情歌、问答歌等。劳动歌反映了达斡尔人以农为主从事多种经营的劳动状况,如《打猎》《快去撒网吧》等。生活歌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情景,如《采柳蒿芽》《农夫打兔》《想娘家》《美露列》等。情歌有《心上人》《烟荷包》《弹起木库莲想亲人》《马上的哥哥你在何方》《阿拉腾彩花》等。问答歌《莫日根姐姐》《齐尼花如》,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形象地歌唱了狩猎和推碾子的情景。萨满祭词是在萨满祭祀仪式上所唱的歌,如有《祭holier神》《祭山神》《托若祭》等。

扎恩达勒(Jaandaal)是一种具有山歌特色的达斡尔族民歌,在野外砍柴、放排、放牧、赶路时所唱,曲调高昂悠长。最初只用“讷耶尼耶”曲调,后来发展为即兴填词。在结构上多是四句一段或两句一段。一些民歌的歌词附以衬词,所附衬词多达40余种。1949年以来,出现了《歌唱新生活》《美丽的家乡》等新民歌。

英雄史诗有两部,分别是《阿勒坦嘎乐布尔特》和《凯绰莫日根》。《阿勒坦嘎乐布尔特》现存600余行,叙述的是阿勒坦嘎乐布尔特的不凡出生、成长过程及其英雄业绩。《绰凯莫日根》有2000行,反映的是英雄绰凯莫日根战胜莽盖的故事。

谚语,达斡尔语称为“Oyin usugu”,民间广泛运用谚语使人们获得教益,如“宁失骏马,勿食己言”。谜语,达斡尔语称为“Taoli”,分为物谜和事谜,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如“山上的金坦古拉,冰上的银坦古拉”(谜底:太阳、月亮),物谜要比事谜丰富。

乌钦,达斡尔语布特哈方言称乌春(Uqun),分为民间乌钦和文人乌钦两类。乌钦为韵文体,在结构方面,呈四句一段,并以押头韵为特点,讲究句与句之间的对称,吟诵起来韵律和谐,富有节奏感。篇幅长短不等,短者数段至十几段,长者数十段、上百段。民间乌钦代表作品有《少郎和岱夫》,反映的是中华民国期间少郎和岱夫兄弟俩反抗压迫、揭竿起义造反的故事。至今已有多部异文本问世,由艺人胡海轩、二布库、胡瑞宝、那音太等人演唱。

文人乌钦始于清代,一些文人用满文字母拼写达斡尔语创作乌钦,并在民间传唱。文人乌钦流传最广的是敖拉·昌兴乌钦。敖拉·昌兴(1809~1885),又名阿拉布登,字芝田,呼伦贝尔索伦左翼正白旗(今内蒙古鄂温克自治旗)人。他的乌钦作品主要有《巡察额尔古纳、格尔毕齐河》《赵云赞》《莺莺传》《百年长恨》等,约六七十篇。敖拉·昌兴乌钦经民间传唱,影响很大。

其他文人乌钦作者及其作品还有;玛玛格奇,约生活于19世纪中后期,创作有《在齐齐哈尔城看戏》《赴甘珠尔庙会》;钦同普(1880~1938),创作有《渔歌》《伐木》《耕田》《读书》《戒财》《戒色》《戒气》《戒酒》;孟希舜(1901~1968),创作有《养马篇》,金荣久,约生活于20世纪初,创作有《狩猎》。文人乌钦的产生,形成了达斡尔族书面文学。清代还出现了用满文创作的达斡尔作家顿吉纳(1845~1919),有《顿吉纳见闻录》及诗作《顿吉纳》存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达斡尔族作家文学快速发展。汉文创作成为主流,蒙古文创作特色鲜明。各种文学体裁成果丰硕,小说创作尤为突出。女作家成批涌现,作家队伍梯队形成。

20世纪50年代,索依尔、孟和博彦、巴图宝音、哈斯巴图尔等作家进入文坛。1978年以后,达斡尔族文学创作突飞猛进。李陀《愿你听到这支歌》获第一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孟和博彦出版有《孟和博彦评论文集》《孟和博彦文集》(1~4卷)。巴图宝音出版有《漫话山上人》。哈斯巴图尔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山神脚下》。乌云巴图有中篇小说《红色江岸》(蒙古文)。额尔敦扎布出版有长篇小说《伊敏河静静地流》及《额尔敦扎布乌云巴图作品集》(蒙古文,合集)。

《孟和博彦评论文集》封面《孟和博彦评论文集》封面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形成了达斡尔族女作家群,其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有阿凤、萨娜、苏华、苏莉、张华(笔名昳岚)、娜恩达拉(笔名达拉)。苏雅、苏华、苏莉是三姐妹作家,苏华与其女儿晶达又是母女作家。这些女作家均有多部文学作品出版。莫力达瓦旗女作家出版文学作品的还有敖文华、苏晓英、孟羽柱(笔名达子)、鄂阿娜等。莫力达瓦旗男作家苏勇、孟根,齐齐哈尔达斡尔族作家赵国安、高志军、何喜庆、鄂明尔,北京达斡尔族作家杜伟军、孟晖、傲蕾伊敏、吴颖丽,内蒙古达斡尔族作家奥登挂、门都苏荣等,也均有文学作品出版。新疆达斡尔族作家奇克尔尼晓获得过自治区文学奖项。

文人乌钦创作出现了用拉丁字母记录达斡尔语的作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人乌钦作者是色热,有《色热乌钦集》出版。莫德尔图创作有《战罗刹》《奇三告状》两部母语作品。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