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学 . 中国地理 . 中国城市历史地理变迁

中国城市社会基础

/social basis of Chinese cities/
条目作者张平宇关皓明
条目作者张平宇

张平宇

关皓明

关皓明

最后更新 2023-03-18
浏览 433
最后更新 2023-03-18
浏览 433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主要包括社区要素、居民要素、城市文化要素、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要素。

英文名称
social basis of Chinese cities
所属学科
中国地理

进入21世纪,城镇化使得中国社会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的发展阶段。社区是中国城市社会基础治理的重要载体,居民、文化、基本公共服务是城市社会基础的主要构成要素。居民是城市社会基础的首要要素,居民的社会意识形态直接反映了城市社会发展阶段和水平。文化是城市社会基础的灵魂,是形成城市个性、城市风格的基础与内容。基本公共服务直接影响到城市社会生活质量与水平,是城市能否健康发展的根本和关键。

社区是现代社会进步的产物,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社区日益成为世界社区发展的主旋律。中国的城市社区与西方国家的“自然社区”不同,中国城市社区拥有明确的边界、区域范围以及法定组织管理机构。中国城市社区的地域范围通常为社区体制改革后城市居民委员会的辖区范围,也可以是街道办事处的辖区。中国城市社区可分成传统街坊社区、单一单位式社区、过渡演替社区、现代商品房式社区、综合混合式社区等类型,不同类型社区在人口构成及特征方面具有差异性。如传统街坊社区主要由本地的传统居民构成,居民彼此熟悉、互动频繁,而综合混合式社区由大量异质性和流动性人口(包括本地和外来居民)构成,居民彼此相对陌生、互动较少。

社区发展是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居民是社区的第一要素,是社区形成发展的先决条件和主体。通过了解居民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教育水平、政治地位、职业状况、收入水平、宗教信仰、社会态度等状况,来推动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满足社区人群在物质、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

包括地域文化、民族文化、文化遗产三方面重要特征。①地域文化。具有多元性的基本特征,在地理、社会、历史、人文、环境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使得不同地域内的城市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如代表齐鲁文化的曲阜市、代表长江文化和吴越文化的苏州市、代表黄河文化的西安市、代表关东文化的沈阳市等。②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主导着城市的发展方向,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城市文化特色。如纳西族文化的丽江古城、藏族文化的圣城拉萨、汉族文化的平遥古城等。③文化遗产。城市中的历史文化街区、著名建筑、片区是城市文化的载体,也是城市文化的集中体现。截至2021年3月底,中国分3批(含增补)共批准了137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主要分为历史古都型、传统风貌型、一般史迹型、风景名胜型、地域特色型、近代史迹型以及特殊职能型7类。

基本公共服务主要包括公共交通、公共安全、公共住房、基础教育、社保就业、公共信息化服务、医疗卫生、城市环境、文化体育和公职服务。《公共服务蓝皮书:中国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力评价(2019)》显示,2019年度公共服务满意度排名前十城市为:珠海、拉萨、西宁、厦门、兰州、宁波、贵阳、汕头、杭州、大连。当前,中国已建立起包括基本公共教育等9个领域覆盖全民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但同时,公共服务中政府“错位”“越位”“缺位”现象和社会化不足与过度市场化现象同时存在。

  • 刘君德,靳润成,张俊芳.中国社区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 钟君, 刘志昌, 陈勇,等.公共服务蓝皮书:中国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力评价(2019).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