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门含2纲,即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和单毛菌纲(Monoblepharidomycetes),绝大多数物种属于壶菌纲。壶菌门曾经作为目被归属于植物界菌藻植物门藻状菌纲,作为纲先后被归属于真菌界真菌门鞭毛菌亚门、真菌界鞭毛菌门单倍体鞭毛菌亚门和真菌界古真菌门,现在的真菌分类系统都是将其作为真菌界下的一个门来处理。本门进一步分成4目14科105属706种(P.M.柯克等,2008)。
壶菌门真菌生长于淡水和潮湿土壤中,极少数为海水生,为水生腐生物,或为正在腐烂的有机体、活的有机体(包括线虫、昆虫、两栖类的皮、植物、其他壶菌及真菌)的寄生物。
营养体为单细胞或分枝的菌丝体,菌丝无隔、多核,单细胞菌体有的具有假根或假根状菌丝体。假根呈丝状,短而纤细,简单或具有分枝,没有隔膜,无细胞核,可将菌体固着于基物上,并吸收营养供给菌体进行生长和繁殖。单细胞壶菌多数完全生活于寄主细胞内,为内寄生菌,其他种类仅以假根或假根状菌丝体插入其定居的活体或死体组织,为外生菌。繁殖器官的基部和菌丝老化部分有封闭式隔膜。细胞壁含几丁质。线粒体的嵴扁平。
壶菌门真菌繁殖时需要凝结水,以两种方式发育形成其繁殖结构,即整体产果和分体产果。整体产果时整个菌体转变为一个或多个繁殖结构,分体产果时仅有部分菌体转变为一个或多个繁殖结构。壶菌的无性繁殖通过游动孢子囊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具有后生单根鞭毛;有性生殖大多是通过两个游动孢子(性细胞)配合形成的合子进一步发育形成厚壁的休眠孢子囊,少数通过不动的雌配子囊(藏卵器)与游动配子(精子)的结合形成卵孢子。
壶菌门真菌的经济意义不大。肿囊壶菌(Chytridium inflatum)等寄生并破坏水生动物食用的藻类,油壶菌属(Olpidium)、集壶菌属(Synchytrium)和节壶菌属(Physoderma)可使经济植物患病。异水霉属(Allomyces)和小芽枝霉属(Blastocladiella)是研究真菌形态的材料。长雌异水霉(Allomyces macrogymus)生活史中有孢子体和配子体交替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