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大菱鲆由雷霁霖院士首次引入中国,之后的10年间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大菱鲆课题组在大规模苗种生产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大菱鲆在中国北方沿海迅速实现工厂化生产奠定了基础。后又在大菱鲆遗传种质改良工作中取得了很大进展,育成了具有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的大菱鲆“多宝1号”等品种。
大菱鲆苗种繁育包括亲鱼选择调控、苗种早期培育和苗种中间培育3个主要环节。
在人工可控环境条件下,将大菱鲆受精卵孵化并培育至商品规格幼鱼的过程。
1992年,大菱鲆由雷霁霖院士首次引入中国,之后的10年间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大菱鲆课题组在大规模苗种生产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大菱鲆在中国北方沿海迅速实现工厂化生产奠定了基础。后又在大菱鲆遗传种质改良工作中取得了很大进展,育成了具有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的大菱鲆“多宝1号”等品种。
大菱鲆苗种繁育包括亲鱼选择调控、苗种早期培育和苗种中间培育3个主要环节。
从养殖群体中挑选体形完整、色泽正常、健壮活泼、集群性强、摄食积极、年龄与规格适宜的3龄以上雌鱼和2龄以上雄鱼作为亲鱼。挑选出的亲鱼按1~2尾/米2、雌雄比1.5∶1或1∶1放入国家一级渔业水质标准的隔离养殖池中强化饲育。养殖池顶遮光,以利于全人工光周期控制。水面照度200~600勒,光照时间由8小时/天渐增至18小时/天、水温由8℃渐升至14℃,经过连续2个月的调控,大菱鲆亲鱼即可达性成熟。亲鱼性成熟后,人工采卵授精。
受精卵置于消毒后的孵化水槽中,采用浮性卵孵化法孵化。控制水温12~17℃、盐度26~33、光照强度500勒、光照时间16小时/天、氧含量6毫克/升以上、水循环流量2~3个量程/天,1周以内孵化。鱼苗一般在直径为3~5立方米的圆形水槽中培养,水体要经过滤、消毒杀菌、调温和充气。培养池盐度、温度、光照、换水频率要根据鱼苗生长时间进行调整。仔鱼孵化3日后开始投喂轮虫,9~10日后投喂卤虫无幼节体,15日龄仔鱼投喂卤虫幼体+配合饲料。
20日龄稚鱼投喂卤虫幼体+配合饲料,25日龄后投喂配合饲料,90日龄幼鱼可作为商品苗出售。